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虽然中国科学院曾开展10多年系统调查,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测年和年代区间明确的古环境分析,步氏巨猿的绝灭一直是未解之谜。随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展,步氏巨猿当时的生存环境条件得以还原,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终于解开了步氏巨猿的绝灭之谜。这表明(     
①实践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认识的目的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是真理的依据。现实中,真实的情况往往被表象掩盖、受距离阻隔,只有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发现问题所在;也只有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把握问题实质和矛盾规律,才能“求解”出科学决策。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得出正确结论。要使调查发挥应有价值,还需要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整合。

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善于抓问题,也要善于求答案,既要善于找现象,也要善于析机理。只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就如同闭门造车、向壁虚构,决策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统筹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调查研究才能成为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的过程才能成为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统筹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
3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气候会影响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宽窄变化。因此,树木年轮记录可以替代气象资料,帮助科学家追溯过去的气候变化,还可以为气候模型提供量化、精确的背景参数,帮助科学家更可靠地模拟未来的气候变化,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科学家可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          
④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10更新 | 6261次组卷 | 26卷引用:专题07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从2023年3月23日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市气象局正式发布森林体验指数,公众出游时可据此选择心仪的游憩目的地。

   

这一做法(     
A.将繁多的数据变成简明的指数,说明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服务于公众的旅游感受,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标
C.优化了城市森林空间布局,提升了林地、湿地的生态价值
D.提供了差异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助力创造公众的高品质生活
19-20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6 . 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花粉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道理是(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把抽象思维比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
2023-07-03更新 | 397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2022年科技圈最红的是虚拟数字人,其背后是深度合成技术,它既能激发创造活力,又能造福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深度合成技术已衍生出包括图像合成、视频合成、声音合成等多种技术,能够应用于新闻传媒、影视制作等领域。但恶意使用该技术生成的音视频,也显现出巨大的破坏力,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威胁。材料意在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B.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C.着重把握虚拟数字人的次要矛盾,以免合成技术被恶意使用
D.衡量技术使用的性质应深刻把握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2023-04-2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8 . 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袋子里挤出的溶液会形成一个液体球,当球体与沾了结晶核的毛根碰触后迅速变成“冰球”。王亚平解释到,在微重力环境下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要碰到一丁点的晶体,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从而变成了一个“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晶体形状是不规则的。据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蕴含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
③天宫实验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有别于地面,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研究晶体形成形状的异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艺术和历史资源,并且与故宫博物院经常开展文物展览合作,以更好满足市民一睹祖国文化瑰宝的需求。

2022年8月中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触得到的文物”工作坊,邀请香港中学生近距离观赏和触摸中国陶瓷文物,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文物在博物馆作为藏品,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坐标和使用场景,现代人很难迅速理解其内涵,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第二展厅内,一组利用2D和3D动画、计算机特效等制成的《梦境》互动装置让访客能以视觉、听觉、触觉与展品进行互动,体验者如同身临其境,更好地欣赏和了解文物。

自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掀起一轮轮观展热潮,已录得超过42万人次入场,科技赋能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火”起来。


(1)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火”起来的原因。

为解决材料中“现代人很难迅速理解文物内涵”的问题,有以下两种观点:

   关键在于文物要“活起来”,重在丰富市民对文物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认识。

   关键要把文物放在历史的脉络中去挖掘其深刻内涵和社会价值,才能使文物真正“火起来”。


(2)运用“认识论”的哲学知识评析以上两种观点。
2023-02-18更新 | 5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一)
10 . 下列选项中与下边漫画《鞋》(作者:佚名)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①价值判断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④事物的价值会随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