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虽然中国科学院曾开展10多年系统调查,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测年和年代区间明确的古环境分析,步氏巨猿的绝灭一直是未解之谜。随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展,步氏巨猿当时的生存环境条件得以还原,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终于解开了步氏巨猿的绝灭之谜。这表明(     
①实践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认识的目的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是真理的依据。现实中,真实的情况往往被表象掩盖、受距离阻隔,只有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发现问题所在;也只有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把握问题实质和矛盾规律,才能“求解”出科学决策。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得出正确结论。要使调查发挥应有价值,还需要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整合。

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善于抓问题,也要善于求答案,既要善于找现象,也要善于析机理。只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就如同闭门造车、向壁虚构,决策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统筹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调查研究才能成为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的过程才能成为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统筹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
3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4 . 2023年8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人户开展调研,参观特色产业,感受花瑶非遗文化,了解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出谋献策。可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     
①在社会实践的“大思政课”中涵养“三农”情怀
②克服书本知识的缺陷,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实现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④充分认识到直观感受到的知识比书本理论更深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8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二政治寒假精品课(统编版必修4):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5 . 榫卯技艺很多人知道,但多数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扬州市某村,以“榫卯的魅力”为主题的展览馆,向参观者展示榫卯的制作原理和“前世今生”,吸引了众多市民沉浸式参观,让市民大呼开了眼界、涨了知识。由此可知(       
①沉浸式参观可使人们感受到榫卯的本质
②参观者对榫卯的感性认识可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参观者可借助他人经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
④参观者的沉浸式参观是一种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28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寒假分层作业】高二政治(统编版4)第04练 探索认识的奥秘
6 . “万米深海下有什么?”2020年、2021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对“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海探索,分别完成了“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海试和科考应用任务。21次万米下潜,见证了我国科考人对深海极限的挑战。人类对深海的探索说明(       
①对未知领域的感性认识受到理性认识制约        
②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好奇心对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具有推动作用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气候会影响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宽窄变化。因此,树木年轮记录可以替代气象资料,帮助科学家追溯过去的气候变化,还可以为气候模型提供量化、精确的背景参数,帮助科学家更可靠地模拟未来的气候变化,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科学家可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          
④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10更新 | 6263次组卷 | 26卷引用:专题07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从2023年3月23日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市气象局正式发布森林体验指数,公众出游时可据此选择心仪的游憩目的地。

   

这一做法(     
A.将繁多的数据变成简明的指数,说明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服务于公众的旅游感受,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标
C.优化了城市森林空间布局,提升了林地、湿地的生态价值
D.提供了差异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助力创造公众的高品质生活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艺术和历史资源,并且与故宫博物院经常开展文物展览合作,以更好满足市民一睹祖国文化瑰宝的需求。

2022年8月中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触得到的文物”工作坊,邀请香港中学生近距离观赏和触摸中国陶瓷文物,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文物在博物馆作为藏品,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坐标和使用场景,现代人很难迅速理解其内涵,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第二展厅内,一组利用2D和3D动画、计算机特效等制成的《梦境》互动装置让访客能以视觉、听觉、触觉与展品进行互动,体验者如同身临其境,更好地欣赏和了解文物。

自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掀起一轮轮观展热潮,已录得超过42万人次入场,科技赋能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火”起来。


(1)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火”起来的原因。

为解决材料中“现代人很难迅速理解文物内涵”的问题,有以下两种观点:

   关键在于文物要“活起来”,重在丰富市民对文物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认识。

   关键要把文物放在历史的脉络中去挖掘其深刻内涵和社会价值,才能使文物真正“火起来”。


(2)运用“认识论”的哲学知识评析以上两种观点。
2023-02-18更新 | 5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一)
10 .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是承认存在一个独立于认识之外的客观世界。然而,量子力学建立后,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经典的认识主体通过经典测量仪器观察微观世界,不可避免地引起量子力学的“波包塌缩”,由此导出,人类(观察者)的认识创造了微观世界,粒子属性并非客观存在,这再次引发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材料主要表明(     
A.人们的感性认识有待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B.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C.实践不断推翻已有真理,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D.具体科学和哲学相互作用影响推动彼此发展
2022-12-19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