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当地部门全力指导帮助受灾地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面对洪涝,古人则常会举行各种祈祷仪式,以慰藉心灵。古今对待洪涝的两种做法体现了(       
①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阳明学”以“心”为宗,倡言“致良知”,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以下观点与“阳明学”相对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②把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③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作用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3 . 在哲学史上,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水是万物的始基”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存在即被感知”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下列观点体现哲学史上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有(  )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与“水是万物的始基”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理生万物”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下列能体现这两种观点对立的是(       
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②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一切由此派生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性情问题一直为我国古代哲学家所普遍关注,同样也是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高度重视的问题。总的说来,汉代经学一般是强调性情由天命而定,性情有善恶之别,强调教化的重要;魏晋玄学则强调性情是自然而有,完满无瑕,不需教化。材料中性情问题之争是(     
①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争论
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
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争论
④客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C.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8 . “社交小龙虾”是一个谐音梗,意思是指在社交时候表现得又“聋”又“瞎”,看似高冷的人,所以被称作社交小龙虾(聋瞎)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可能是该人选择性“小龙虾”,目的是刻意回避与人社交。下列观点与此现象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9 . 《鲍氏之子》记载: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rui)囋(can)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下列选项与鲍氏之子观点一致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③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漫画“只要我闭上眼睛,世界上就不存在悬崖”这种观点(     

①与“水千山总是情,聚散也由天注定”属于同一性质的世界观
②与“存在即被感知”都强调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③与“气者,理之依也”分属于哲学史上完全对立的两大阵营
④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都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