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角度考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2003年6月,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全面启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破题,发起一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行动。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在实践中生命力日新又新。2024年2月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在实践中生命力日新又新的原因在于(     
①浙江干部群众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了起来
②20年来浙江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浙江干部群众坚持辩证否定观,循序渐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千万工程”经验上升为矛盾普遍性指导全国乡村全面振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A县某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定位、锚定目标、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该乡扶持桃源有机茶园在茶园套种青钱柳1 200多亩,每亩可增加年收入5 000元。引导辖区内茶企创新开发“茶+N”模式,推动单一茶产业模式升级为集文化体验、观光休闲、研学教育、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模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大力推进垃圾整治、污水治理、集镇管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开展民居院落“净化、美化、绿化、文化”整治活动。完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进村入户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手册等形式提高群众参与度及知晓率,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丧事俭办”,及时劝阻治丧扰民、婚丧事大操大办、道德领域失信失德行为,紧盯党员、公职人员等“关键少数”,通过榜样带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铺张浪费歪风,巩固移风易俗成果。大力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推进法治资源向基层延伸,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组织开展“春季攻坚行动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等活动,有力确保了乡村社会秩序稳定。

如今,“国家级全域森林试点建设乡镇”“福建省高级版绿盈乡镇”已成为该乡的一张新名片。

结合材料并运用新发展理念和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该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
2024-04-1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3 .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走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培育乡村产业要因地制宜,找准主攻方向,要依托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和农业的多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知,培育乡村产业就要(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建立具有“人化”特点的具体联系
④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十年,广大乡村地区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着力打造了一批村史馆精品,努力把村史馆建设成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但是,村史馆建设中还存在定位不清晰、特色不突出、功能发挥弱等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村史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厘清定位,发挥村史馆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村史馆应源于百姓,服务于百姓,要通过挖掘村史,充分展现丰富的乡村文化,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创业历程,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感。二是深耕内容,展示村史馆的地方特性。村史馆建设应固地制宜,突出地方个性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充分展示所属乡村的独特气质,全面反映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特别是要生动反映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成就。三是创新形式,拓宽村史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可与村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农家书屋等进行功能整合,发挥各自优势,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积极主动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村史馆应如何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某地发挥龙泉山生态优势,实施环山多村成片联动发展,根据各自优势差异发展,分别打造仿古村寨、云雾桃源、开心田园和万亩荷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差异发展
②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指导普遍性
④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某民族自治县围绕本省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使该县各方面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②人们能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③创新意识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正确改造世界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努力,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减贫实践表明,贫困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有坚定意志和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就能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白皮书描绘了到2035年、2050年中国乡村振兴和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指出未来中国将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


结合材料并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的。
2024-0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一个大国大党对新征程的深远谋划。

材料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山东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为引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在东斟灌村,回村创业的年轻人成了挑大梁的“棚二代”,与原先的“棚一代”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如此,为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解决乡村振兴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创新试点”,成功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引来“源头活水”,同时也为全国乡村振兴过程中融资难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材料二   “家和才能万事兴,兴家就靠勤致富”“遵纪守法守秩序”“知荣明耻方文明”……两山村村委宣传栏里的村规民约内容丰富又接地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两山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对村民行为的引导作用,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行为、提振精神风貌。

材料三   新时代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广大美术工作者、设计师、建筑师共赴田野,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与村民们一起探索出许多富有创新性、艺术性、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系统化的设计改造,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火”起来;可持续设计激活乡土文化和公共生活;旧物回收改造,培育文明乡风,赋彩乡村生活……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广袤的田野大地上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山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的对立统一规律。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两山村村委宣传栏里的3个村规民约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判断。
(3)结合材料三,以“艺术赋能乡村”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12-2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新时代的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迫切要求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渠道,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体活动需求。

在宁夏吴忠红寺堡区,全国人大代表发起成立“泥土书香”读书社,用书香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在湖北黄石,当地推进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城乡一体化建设,派出社会体育指导员到村镇和农村学校送教……各地优化乡村文体资源布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让农民群众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和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展显著,让人们见证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厚力量。20233月,《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措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指向。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10 . 近年来,某县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发挥梁野山生态优势和近城优势,实施环山五村联动发展,根据各自优势差异发展,分别打造云中村寨、客家桃源、淘宝客都、开心田园和十里花廊,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差异发展
③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指导普遍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9更新 | 58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学森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