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角度考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启动、各级党委齐抓共管的重大工程。工程实施20年来,经历了从部分乡村到全省域乡村的扩展,从乡村环境治理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变化,如今正向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推进。工程的实施使浙江大地发生了美丽蝶变。

材料二   A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结合本村实际实施“千万工程”,统一规划开发,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再引入高品质业态,盘活闲置资源。如今的A村已从“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宾客闹盈盈、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

(1)判断“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乡村是否发生了质变,并说明理由。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A村为什么会改变面貌。
(3)说明A村的实践如何体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答两项)
2 .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9-16更新 | 5369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1年天津高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4 . 2023年2月,广东青年助力高质量发展动员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明确,到2025年底将累计组织10万名青年下乡帮扶、联系服务10万名青年返乡实践、培训服务10万名青年提升兴乡技能,力争实现带动1万名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培育支持1万名青年县域创业,旨在通过三乡行动,不断推动人才回归、资源回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此举(     
A.在实践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
B.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抓住了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承载着农村发展的客观需求,体现了一个社会评判是非的标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过长期接续奋斗,我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上述论断(     
①在综合基础上揭示了事物的整体
②体现了辩证思维具有动态性和独立性特征
③表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包含着渐进性
④反映了质变能体现量变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偏远村落快递未进村,农产品难出村,消费品难进村,乡村物流堵在了“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呼唤快递力量。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从哲学上看(     
①物流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是主观的
②“最后一公里”制约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整体功能
③人们自身的需要是建立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④要立足全局,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乡村振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贵州被称为“村BA”的草根篮球赛因其接地气的办赛风格迅速在网络走红。之后,全国很多地方都积极学习贵州“村BA”的成功经验,举办了乡村篮球交流赛,邀请一些知名的草根球队与本地篮球队伍同场竞技,设置的奖品也是接地气的本地特产。虽然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但始终超越不了贵州的乡村篮球联赛。这说明(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才能寻找助力乡村振兴的正确方法
②乡村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③具体分析地方的个性是正确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关键
④乡村振兴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年初,无线电视策划制作12集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陈贝儿和拍摄团队历时三个多月,赴六个省(区)实地拍摄采访,跨越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沉浸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节目制作完在香港和内地播出后好说如潮,陈贝儿获得了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贝儿的作品(          
①真实反映了当地社会存在,诠释了国家扶贫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②发挥了正确价值观导向作用,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
③推进了当地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解放当地的社会生产力
④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2021年2月25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新的起点的开始。


有人说:“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也就意味着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万千美丽的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谱写了美丽乡村新篇章,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都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浙江省进行了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乐清市虹桥镇始终按照浙江省委的决策部署推进“千万工程”,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党的组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深入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从严管党治党.全面锻造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铁军队伍;突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亮点,在党员示范户的带动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打造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浙江乐清市虹桥镇正全力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共富发展胜势,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面向未来,浙江将继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拓展“千万工程”建设领域,为美丽乡村建设、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断交上新的“浙江答卷”。
“千万工程”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哲学知识,阐释浙江党建优势是如何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