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AI诈骗是一种利用智能AI技术,通过“声音合成”及“AI换脸”两种形式实施诈骗的诈骗手段,其迷惑程度之大,令受害者防不胜防。有人因此发出了“认识不只是眼睛与事物的相遇”的感叹。这说明(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指导,为由表及里把握事物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要调动思维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要把获得的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家相信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然而,也有科研工作者开始担心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后果。这反映了(  )
①人们对AI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的认识是有选择的
②主观条件是影响人们对AI技术的认识的重要因素
③AI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对AI技术的正确认识关系AI技术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6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13-14高二下·甘肃兰州·期末
3 .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2023-12-04更新 | 782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3-201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4 .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3-03-17更新 | 272次组卷 | 9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柿饼是用柿子制成的饼状食品,在柿饼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层白色的粉末,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层白霜到底是什么,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对此,专家指出,柿饼上的白霜是柿饼在制作过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剂,对人体无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这佐证了(     
①表象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真实联系的把握
②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③真理以谬误为起点,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反映了蔡文姬流落匈奴时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还乡之喜与骨肉离别之痛的矛盾心情,被郭沫若称为“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这表明(     
①音乐作品是客观存在移入人脑的主观映象
②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的表达与情感的升华
③音乐作品是抽象概念转变为艺术形式的结果
④音乐作品的感悟受个体认知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观众喜爱,抖音推出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也非常受欢迎,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超5亿。《大家聊唐诗》节目分享的“读诗为什么使我们更有力量”吸引了570万人次在线观看。这些出圈的诗词节目充分表明,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借助高科技或新的传播平台,古诗词正筑放出新的魅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芯片,最大的同心圆,可以激活、开启当代人优雅的生存智慧。但人与人的年龄、职业、身份不同,对诗歌的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诗意味着一种优雅的生存状态:有人认为,只有诗歌才能够医治理性带来的创痛;还有人认为,诗是参加雅集唱和的一种技能。

古圣先贤的智慧、品格可以光照当下,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盖指路明灯。青少年若能够从诗词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力量,进而让古人的诗和当下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呼应,这样就完成一种诗词上的传承,文化上的赓续。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中国古典优秀诗词的当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不同的人对诗歌有不同认识的原因。
(3)请你为如何厚植青少年中华文化根基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8 . 下面漫画《有时真的搞不清楚》告诉我们(     

①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有些意识由于缺乏客观依据,确实说不清楚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8-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庄子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到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具体的实践水平等条件限制
③开拓创新,突破认识对象的制约,真理才能不断超越自身
④勇于探索和实践,不囿于已有认识,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11更新 | 362次组卷 | 4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010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10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       
A.不懂得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没有把握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
C.不懂得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D.否认了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
2022-06-25更新 | 5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