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不定项)“给孩子吃预制菜就像给牲畜喂饲料!”“没有预制菜,学校的孩子就吃不上饭了?”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争议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说明(     

A.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B.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必然不同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客观形式的统一
2024-03-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合格考)考试政治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期中
2 . 从认识论角度看,漫画《过沟方案》(韦荣景作)启示我们(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战胜自我
B.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方法一定不同
C.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怀疑和否定一切
D.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
2024-02-28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期中过关检测
3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禁止踩踏草坪”是从小接受的教导。近年来,有人认为草坪就应该是“用来奔跑、聚餐、晒太阳”,对草地的亲近是符合人性的;有人认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市中心不适宜开放草坪,应禁踩;也有人认为不同草坪上所种植的草种不一样,有的耐踩,有的不耐踩。出现分歧的原因是(     )
A.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不断超越自身
B.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
C.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因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别
2024-02-1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主体差异性。(     )
2024-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回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国际部)期中学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选项中与漫画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用(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认识
B.把握事物的本质比认识事物的现象更重要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D.通过“思维的眼睛”人们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24-01-04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政治试题十二)

6 .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因其歌词直接化用《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一篇,对以丑为美,颠倒黑白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讽刺,从而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刀郎在歌词中暗藏了一些针对其他歌手的讽刺。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歌词没有那么复杂,不应该被过度解读。还有网友表示希望在今后的音乐欣赏中,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和解读音乐作品,让音乐回归到它最本真的意义中。网友们对其歌词立意的热议体现了(     

A.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动力B.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任何客观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7 . 不同时节的风在诗词中蕴含着不同的情韵:春风(东风)是万物复苏、草木萌发的生机;夏风(南风)是万物生长,草木欣欣的惬意;秋风(西风)是万物凋零,草木摇落的感伤;冬风(北风)是万物萧条,草木枯黄的孤寂。不同的境遇产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带来不一样的风景。有人眼中的风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圈圈涟漪,有人眼中的风是“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片片落红……对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①有关风的诗词创作源于诗人的主观想象
②诗人的情感和现实的“风”景相互依赖
③对风的描述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诗人对风情韵的表达,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政治试题
8 . “双减”政策落地两年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逐步减轻。但是对于“双减”政策,有的家长表示支持,而有的家长却担心会对孩子的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出现这样的矛盾态度是因为(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不会认识相同
②人们立场不同导致对客观事物看法不同
③价值观源于个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刻反思
④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政治试卷

9 .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就描述了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休闲发展纲要。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和家长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研学旅行变成了必修课,不少家长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简单的一些团建活动,而是希望孩子在行走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体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研学热”的原因。
2023-11-19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某公司的人工智能工具“阿尔法折叠”向世人展示了其高精度预测蛋白质三维(3D)结构的超强能力,它使制药公司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成本,而且能在几年而非几十年内将化合物推向市场,但有科学家认为,“阿尔法折叠”绘制的结构图始终是预测结果,而非经过明确计算的结果,质量如何仍是未知数。这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的过程
③新的认识工具可以推动实践的进步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