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求同存异。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发展着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受主观因素影响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会影响人的认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3-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 . 说服教育的次数与效果呈倒“U"型曲线,意思是说服教育的效果先随着次数的增加而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又随着说服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甚至呈负相关关系。下列选项与说服教育倒“U”型曲线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②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禁止踩踏草坪”是从小接受的教导。近年来,有人认为草坪就应该是“用来奔跑、聚餐、晒太阳”,对草地的亲近是符合人性的;有人认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市中心不适宜开放草坪,应禁踩;也有人认为不同草坪上所种植的草种不一样,有的耐踩,有的不耐踩。出现分歧的原因是(     )
A.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不断超越自身
B.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
C.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因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别
2024-02-1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艺术史研究呈现“‘向内’和‘向外’”之争。本土艺术史的研究者认为,艺术研究要“向内”,即关注艺术作品可见的本体,致力于分析视觉文本、笔墨语言、风格形式等,认为多元的“向外”研究视角忽略了艺术本体,弱化了艺术审美,“跨界”和“交叉”存在学科边界不清的风险。海外归国gay史研究者认为,艺术研究要“向外”,把艺术史和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结合起来,丰富研究的内容和角度等,认为“向内”研究文化视角单一,不利于实现艺术史与更多学科、多元文化的共创共生。


人们对艺术史研究的认识在争论中向前发展。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知识加以说明。
2024-02-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试题 -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何以中国》走过全国230余个考古遗址和博物馆实景拍摄,内容可谓探入了万年时空,穿越了千里江山。在时间的维度,采取倒叙的形式展现中华文明初始阶段每一次重要承继、流转的脉络。而在空间跨度上,中国“千里江山”不同区域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融合最终抵达“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何以中国》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考古学者认为它“符合普及与提高的精神”,既有电视节目的普及性,也有较高的专业文化水平;历史学者从中领略到百年的中国考古学对于历史的建构程度;教育学者感叹它的“化育天下”……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何以中国》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024-02-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6 . 2023年我国“拉索”观测站对伽马射线暴观测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后随爆炸”的早期不到两秒的时间里,高能光子流量增强了100多倍,这改变了以往理论模型所预期的增长是比较缓慢平稳的判断,引发科学界对伽马射线暴的深入探讨。由此可见(     
①真理会根据人类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②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③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④任何真理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是(       

①价值选择的合理性依赖于价值判断的正确性
②真理和谬误在社会实践中往往相伴而行
③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④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4-0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政治试题
8 . 漫画《如此评价》包含的哲理是(       
A.客观事实会影响我们正确评价事物
B.正确评价事物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C.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才能正确评价事物
D.正确评价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024-02-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9 . 下列语句与漫画《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④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唐朝刘禹锡《秋词》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者都写秋,但立意相反。这是因为(     
A.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B.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认识能力的高低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特征不同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2024-02-02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