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爱国主义自古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期盼,2022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方式,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对象和践行主体,新时代青年必须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你所在的学校积极响应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号召,准备组织系列活动,向学生征求活动方案。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请你设计一份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形式、活动目的或意义,并说明理由。
2024-05-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2 . 2024年4月4日下午,美财政部部长耶伦抵达广州。耶伦来广州的第一顿饭,吃的是老字号陶陶居。陶陶居是我国中华老字号,品上百年历史,过去,鲁迅、巴金、刘海粟都曾是陶陶居的座上客。据说,耶伦当日品尝的都是陶陶居的招牌菜,耶伦在整个用餐过程中非常开心,对中华美食大加赞扬。关于耶伦喜欢中华美食这件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中华美食历史悠久,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4-05-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极地科考造福人类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我国探索南极的步伐迈得坚定有力,从长城站到中山站,到位于南极内陆的泰山站、昆仑站,再到我国首座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秦岭站,我们不断地向南极腹地和更广阔的范围迈进,彰显了大国实力。

1.自然资源部组织南极科学考察队执行第40次科学考察任务,体现的国家职能是(     
A.维护国家稳定B.促进社会发展C.保卫国家安全D.加强国际交流
2.(多选)秦岭站的设计立足于科学考察研究和主体功能的多维度布局,充分考虑南极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后勤保障特点,采用绿色技术和集成化空间体系,打造智能先进、低碳环保的国际一流科学考察站。这一做法彰显的哲学智慧是(     
A.坚持绿色发展理念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立足全局,实现最优目标D.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
3.“雪龙2号”、“极地号”……作为创新“排头兵”,国有企业奋力争先,铸就“大国重器”,驱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说明(     
A.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B.国家的各项建设都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参与
C.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D.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唯一主体
4.南极科考,能力先行。四十年来,一批又一批考察队员远赴险地、奋战冰雪南极,为了南极科考事业,他们毅然向险而行;为了和平利用南极,他们不舍昼夜钻研探索,写成了我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铸就了极为宝贵的“南极精神”。
综合所学,从材料中提炼几个体现南极精神内涵的关键词。
5.小王同学在观看了中国南极第40次科考的新闻后写下如下观后感:40年来,“南极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极地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强大精神动力。

面向未来,让我们倍加珍惜南极科考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南极精神”,时不我待,蹲厉奋发,在人类探索南极的历史上不断书写新篇章!

综合所学,谈谈你对观后感的理解。
6.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一代代极地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_______的飞跃。
7.从实践的形式看,南极科学考察属于(     
A.生产实践B.变革社会的实践C.科学实验
8.极地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也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我国在南极收集的陨石达一万多块,对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来自两极科考的研究成果除了本身的科研意义外,还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结合材料,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4-04-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4 .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登陆月球成为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下一个目标。按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已于2023年底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研制工作。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和登月服等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何以自信。
2024-04-10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从中可以感悟到(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完善
②民族精神是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④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1年5月22日13时许,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外国媒体和网友也十分关注袁隆平去世的消息,纷纷赞颂袁隆平对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的卓越贡献,赞扬他的壮举“成功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美联社发表题为《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去世,其水稻研究帮助养活全球人口》的文章称,袁隆平带领团队连续攻关,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即使在晚年,袁隆平也没有停止研究工作。这表明(     
①袁隆平的事迹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②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文化受到世界所尊重
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理解、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0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