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6 道试题
1 . 中央财政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纳入中央财政赤字管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重点用于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等八个方面。本次增发国债(     
①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降低国家财政赤字率
②刺激了社会总供给,体现政府稳经济预期的决心
③提高地方纾困能力,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
④提升防灾救灾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三不”难题。“不愿转”,有的企业认为眼下还不到必须转的时候;“不敢转”,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高、试错能力弱,对数字化望而却步;“不会转”,与大企业相比,众多“没钱、没人、没技术”的中小企业转型能力弱。下列解决“三不”难题的措施及其传导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①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解决“不会转”的难题
②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转型资金支持力度→打消企业转型顾虑→解决“不敢转”的难题
③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提高数字化产品价格→解决“不愿转”的难题
④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制定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解决“不愿转”的难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3更新 | 1484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检模拟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投入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年美国、日本研发投入分别占GDP总量的2.8%、3.2%。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为增强国家发展力、引领力、生存力提供强大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还存在光刻机等35项关键技术“卡脖子”的情况。而部分国家加强关键技术管制,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1)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科技自立自强的唯一出路是自力更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4 . 面对全球数字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通过联合研究、技术转移等务实举措,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移动支付、跨境电商等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提升了创新能力,缩小了数字鸿沟。说明中国与共建国家(     
①促进联动发展,使全球发展更平衡
②加强数字经济合作,谋求绿色发展
③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
④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兼顾、先利后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10月,我国粮食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继与俄罗斯签订12年进口7000万吨农产品采购大单之后,又与美国签订未来5年内采购100亿美元大豆、玉米、小麦的采购框架协议,我国不断深化与各国粮食合作,保障国内粮食稳定供应。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我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缺乏比较优势,必须加强粮食对外合作

②粮食进口的多元化有利于规避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带来的市场风险

③我国走出去步伐日益坚定,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④粮食合作满足我国需求的同时,也为世界粮食贸易注入持久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三次分配就像一只“温柔之手”,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由此可见(  )
①第三次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第三次分配以政府意志促进公平正义
③第三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起作用
④第三次分配由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参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干,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这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①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政治基础
③都是我国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3-11-03更新 | 794次组卷 | 8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堵点。其流通领域是联结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疏通流通领域对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要作用。然而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仍然存在一约束自由流动的隐性壁垒,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城乡融合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相对比较滞后,核心枢纽、主干线路、区域仓储分拨中心、终端面节点缺乏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效率不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违法失信,经常发生……因此,疏通流通领域的堵点,对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如何疏通流通领域的堵点,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某地素有“蜜梨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通过一手抓蜜梨产业扩产提质,一手促“赏花经济”火热开局,向着“一朵梨花,两次收益”的目标前进。

该地与市农业科学院加强合作,补齐技术短板;借助惠农信贷,解决资金缺口,发展高效农业,有效推动了智能化大棚蜜梨栽培、高接花芽、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蜜梨产业由大向强。

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地方蜜梨商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规范化运作,告别了依赖批发的销售模式,“身价”从每公斤几毛钱涨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

除了梨果产销,近年来,该地还聚焦万亩梨花的资源优势,探索“赏花经济”的发展路径。举办梨花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赏花爱好者。

近年来,该地通过开办农家乐、户外踏青、野炊等,将单一的赏花活动与相关产业相结合,既引来了八方客,也带起了发展农文旅新业态的“风口”,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总结该地成功经验时,有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出路就在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该观点予以评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杭州亚运会,我们准备好了!

◆杭州亚运会震撼开幕,,彰显中国自信伟力。

材料一   中国人民参与亚运、申办亚运、筹办亚运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赢得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深刻诠释。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8年的筹办路上,世界从点滴细节中感知着一个大国的重信守诺。

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筹办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千千万万建设者披星戴月、攻坚克难,各方力量齐心协力,56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亚运村如期交付使用、合杭高铁湖杭段开通运营。

惠民亚运,回归人民至上的办赛初心。“全民亚运、共建共享”,延期办赛期间,杭州亚运便开创了国内综合体育赛事场馆赛前向社会开放的先例。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全部实现惠民开放,超1000万人次提前享受到亚运会释放的亚运“惠”带来的幸福感。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杭州亚运会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亚运会,超过1.2万名运动员参加。这届赛事将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包括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政策等。

◆擦亮“金字招牌”。

材料二   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目标,杭州正奋力擦亮“人间天堂”这块“金字招牌”。本次亚运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5G、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场馆建设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场馆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相结合的生动范例;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的理念,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多数场馆都将在亚运会后向市民开放。


(1)中国办亚运,言必信、行必果。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我国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分析杭州在竞赛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中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