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谚语、俗语、成语和优美诗句,它们富含着深深的哲理。下列俗语、成语与其哲理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①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③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④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8-11-15更新 | 3507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以什么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唯动机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判断行为善恶的唯一根据在于动机是否出于“善良意志”。他举例说,一个人看到有人落水,只要他有救人的善良动机并尽力去救,即使没有救出落水者,他的行为也具有道德价值;相反,如果救人者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施救,即使将人救了上来,也不能认为其行为具有道德价值。

效果论的著名代表是近代英国功利主义大师边沁。他以效果评判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对于一个极力援救溺水者的人来说,不论他心目中有何等卑鄙的动机和意图,如果他能救人一命,无论如何他的行为也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搭救不成功,无论行为者的动机如何善良,都毫无道德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唯动机论和效果论的认识。
(2)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各写一条宣传标语(或名言警句),营造重视“崇德修身”的良好氛围。
2024-04-03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湖北省七市州2024年高三3月联考二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材料二   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我国是一个国的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涉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要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1)结合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必要性。
(2)某班准备举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班会。请收集两条能体现这一主题的名言警句。
4 . 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
2021-10-17更新 | 244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黄石慧德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名言警句能够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④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2-01-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6 . 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如“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等。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③只要抓住有利时机,事物就会产生积极变化   ④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一个房子的窗户如果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的,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就是“破窗效应”。下列名言警句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弘扬勤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新风尚的重要举措。

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提倡勤俭持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伙也。俭节则昌,淫伙则亡。”这些名言警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要勤俭养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的原因。
2020-12-28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政治试题
9 . 中国人民从长期历史的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进步,一个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下列名言警句蕴含了这一民族精神的有(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②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

★历史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奋斗精神。“人心齐,泰山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启迪中国人民精诚团结、不懈奋斗,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这种远大志向和抱负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团结奋斗鲜明写在自己的历史答卷上,形成了党的团结奋斗优良传统,同时结合新形势不断开创出团结奋斗的新局面。2022 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_上的讲话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1)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时代价值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号召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号召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的。

★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3)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阐释“归根到底是两个‘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2023-03-20更新 | 461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北省八市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