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传统民生产业和广东优势产业,20231212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世界级食品制造贸易高地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广佛莞打造千亿级核心食品产业名城,鼓励深圳推进国际食品谷建设,支持沿海地市做大做强现有重点优势产业等,加快培育形成“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的世界一流企业群;坚持创新发展与提质升级,打造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尖刀班”;鼓励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完善食品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制度及信息化追溯体系;广东将培育买世界、卖世界的食品消费“领头羊”,打造全球性、全国性的食品工业展销平台,举办或参加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粤贸全球”等经贸活动,同时加强与东南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国际市场的合作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广东是如何打造世界级食品制造贸易高地的。
2024-05-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的攻坚之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审视辽宁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为实现全面振兴,辽宁省实施国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推动各类企业竞相发展。强化与中央企业合作,中国中化扬农葫芦岛大型精细化工、航空工业沈阳航空航天城、中核集团徐大堡核电站1号机组……一大批央地合作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整合9户能源类企业组建能源控股集团,整合8户企业组建辽宁控股集团;出台了《辽宁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畅通民企沟通渠道;加大外企服务保障力度,发挥商务服务员制度作用,解决外企反映问题;打造“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辽宁品牌。一年来,全省上下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越来越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辽宁如何推动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3 . 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2023年我国多个省市在不同层级探索育儿补贴政策,如《沈阳市发放三孩育儿补贴实施方案(试行)》规定,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育儿补贴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①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                    
②财政对于生育的支持力度加大
③生育意愿有望增强                           
④生育率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
⑤家庭的生育支出压力减轻             
⑥劳动力人口增长空间增大
A.②→⑤→⑥→③B.②→①→⑤→④
C.②→③→⑥→①D.②→⑤→③→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产量得以实现的基础。2024年春耕备耕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把议题再次聚焦粮食安全,启动实施《新一轮十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材料一   【优化品种结构和区臧布局】

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了第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如今已超预期完成目标。与上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相比,本次《方案》统筹“稳”与“进”,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形势、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通过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提高粮食供给质量。

材料二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强调“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农情作出的精准研判,是着眼粮食安全大计作出的战略决策。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做好耕地这篇大文章,严守耕地红线,落实制止耕地抛荒政策,提升耕地质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盐碱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守住耕地红线硬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二十连丰”,全国各地更是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材料三   【多措并举提供保障和支持】

《方案》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既部署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绿色生产、农业防灾减灾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也部署了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信贷投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等系列保障举措。9项重大工程未来实施过程中,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以实现工程的扎实推进。

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玉米、大豆的亩产与美国和巴西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玉米和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1.6%和11.4%,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粮食增产瓶颈,才能更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谈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如何走好增量之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解读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为何能够助推全国各地牢牢筑起粮食安全“压舱石”。
(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剖析我国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状态的破局之法。
(4)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离不开农耕文明的连续性。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今天,中国不忘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以“赓续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
5 . 深度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逐步增长的养老压力,实现“银发族”的再就业,是探索实现积极老龄化社会的有力举措。下列举措助力“银发族”再就业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障老年人再就业合法权益→发挥老年人余热实现社会价值
②对接纳老年人企业减税→引导用人单位变革用工观念→为“银发族”再上岗创造条件
③拓宽老年人再就业渠道→丰富“老有所为”的内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④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形成技能培训多元供给体系→激发老年人知识技能潜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深圳市龙岗区近年来加强产业链和人才、资金支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点、堵点,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来到这里扎根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该区生产总值达3 487.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4.4%,规模上工业增加值达1540亿元,彰显了当地经济的活力与韧性。这说明(     
①劳动力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和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②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可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某校同学们进行了“市场环境与企业发展”的项目研究,搜集到以下资料。

导致上述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②实施减税降费,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
③建立政府定价机制,扩大政府定价范围
④破除市场壁垒,扩大优质产品进口数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高稻谷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某市印发了2023年稻谷补贴方案。2023年稻谷补贴政策更加突出“应补尽补”和“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补贴对象从原先的20亩及以上规模、以上种植主体,扩大到市区范围内的全部水稻种植主体。稻谷补贴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是(     
①落实再分配维护公平→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粮食价格上涨→提高农业生产利润率→增加农民的种粮收入
③降低农业生产资源消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给→满足国家发展粮食需求
④降低农民种粮投入支出→提高粮食生产收益率→助力农民丰产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某市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打造布点社区化、筹资多元化、运营社会化、服务个性化的大配餐服务体系,已建立1024个长者饭堂,形成“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用餐难问题。该市的做法(       
①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老年群体生活便利化
②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经营,解决了养老问题
③提高养老收入,激发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
④聚焦多样化用餐需求,优化配餐服务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10 . 货币政策从总量上稳定供应,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注重结构端,确保对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关键项目的保障力度。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据此分析,下列传导关系正确的是(     
①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②上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市场主体扩大投资
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给予科技企业税费优惠→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④央行实行逆回购→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保障企业经营资金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