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食品安全是人们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解决食品安全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任务,就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优质供给与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为了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从基础常识、生产经营许可、标签标识、特殊食品、进口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及广告审查与监管、非法添加及检测等方面,对整治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便于各地监管部门在整治工作中参考。


(1)从市场体系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怎么做才能规范市场秩序。
2022-12-25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2年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947.8亿斤,比上年增产28.7亿斤。而且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夏粮生产获得大丰收。为了保障粮食产量,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我国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我国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95%以上,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装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机服务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主力军,能增收,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统筹实施五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稳定农民收益预期。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要调动地方抓粮的积极性,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广袤大地上,纵横田野间,耕耘仍在继续,丰收持续孕育,大国粮仓根基扎实,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如今中国的饭碗端得更稳,端得更牢。
2022-12-21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3 .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制造业,但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51%左右,远低于发达经济体60%到70%左右的水平;在服务业中,尽管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但科教文卫等现代服务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制造业;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家,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还偏低;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一半,但是仍有四成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受制于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公共服务不健全,居民生活条件相较城市还有较大的出入;我国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收入分配机制亟待明确和建立健全,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中的扭曲现象也迫切需要改革。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实质?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应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初步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技术;第三步,建造空间站,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安全返回地面,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 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为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任务服务。

材料二   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指出,中国一直致力于航天治理现代化,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重点是制定出台商业航天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工程研制,鼓励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和航天技术转移转化,做强做优做大航天产业,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广大中国青年要不断锤炼,拿得出过得硬的干事本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做可挑大梁、能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阐释航天梦的实践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3)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担当”为主题,撰写演讲提纲。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楚,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2-11-11更新 | 3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算力”主要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以及边缘算力。目前,我国算力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在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小到生活中的每一次人脸识别、视频播放,大到引力波发现、地质勘探、高端制造,都能通过数据“算”出来。自动识别红绿灯,自动选择最优车道、上下匝道,变道自动紧急避让,这些都离不开算力。随着超算与云计算、大数据、AI的融合创新,“算力经济”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风口。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算力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在2021年全球的算力分布中,中国占27%。在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三种算力中,中国分别占全球的27%、26%和20%。但是,由于我国缺乏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和操作系统的完整生态,我国“算力”的根基并不牢固。

近几年来,上海加大对核心科技产业的扶持,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光刻机、刻蚀机等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2022年9月,上海相关企业已经实现了芯片14nm先进工艺规模量产,90nm光刻机5nm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国产CPU以及5G芯片等也都实现了突破。2022年10月,上海实施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是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后,上海出台的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法规,在人工智能资产评估方面,沿袭了后者中数据资产评估的思路,算法模型和算力资源的交易流通等也借鉴了数据交易与流通的规定。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要阐述上海打牢“算力”根基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的“算力网”。“东数西算”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



(3)请你从打造“高效率的“算力网””的角度写一份未来畅想。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左右。
6 .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为此,国家需要(     
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②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④匹配好产业政策,加强对“小巨人”企业精准化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0-23更新 | 895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应如何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8 .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应。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①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增值税起征点→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②加大财政专项支持→调整市场主体利益→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④央行实行逆回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激发企业投资需求→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次降准有利于保证流动性充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增加流动性供给有助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   
②减税降费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
③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能力   
④降低准备金率能够直接减少企业融资成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材料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提出,通过“立破并举”(部分举措摘录如图》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材料二   《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是以法治为基础,中国目前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法律体系,市场经济相关立法工作加速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维护,关键在于统一的制度供给和统一的执法标准,而只有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才可以实现市场监管的公正和统一,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如果地方司法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尤其是出现对法院审判、执行的干预现象而不能维护全国统一的法律权威性,就很难真正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落实“立破并举”举措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如何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3)请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2-10-13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