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重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对于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下列传导合理的是(     
①标准提升—提高节能市场准入门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消费者的置换成本—释放国内市场需求
③推动设备更新—促进设备高端化、数智化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回收循环利用—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提高资源节约型企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见下图)。

材料二   为打造全球低空经济政策高地,2023年初, 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初,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展翅高飞。深圳市政府统筹本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参与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加大财政、金融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化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支持低空经济领域相关标准体系和试验验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强化安全监督管理,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一座面向未来、辐射全球的“天空之城”雏形初显。

(1)结合材料一,用整体和部分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展翅高飞蓄力赋能。
(2)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深圳市政府的作为对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8.9%、4.1%;高技术产业引资4233.4亿元人民币,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材料二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影响了外商直接投资;各国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也给中国吸引外资带来一定挑战。同时要看到,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我国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将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对此,2024年,我国商务部将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初步考虑在境内外举办20多场招商引资活动,支持地方在“投资中国”品牌下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举办一些配套活动;同时,将继续落实好2023年出台的“外资24条”,推动放宽外资准入,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对此,一些外资企业表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我们将继续选择中国、扎根中国。”

(1)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商务部为什么要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4 . 从身陷宰客的负面新闻,到景区食宿的高定价,黑龙江雪乡一度成为众矢之的,让游客望而却步。2023年冬季,黑龙江全省开启“待客模式”,成为“冷资源”带动“热经济”的样本。游客的大量涌入,极大地考验着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承载能力、服务水平。让网红旅游城市长红,变“流”量为“留”量,需要(     
①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
②企业通过创新和管理,提升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
③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加强监管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激活旅游消费市场新动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制约居民消费扩大的痛点之一。2023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信息公示暂行规则》,上线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实现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信息的集中、统一公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公开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相关政府信息,通过晒出消费者评价、汇聚实时大数据,可以一体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以公开促公正、化压力为动力。让更多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到扩大内需的传导路径。

2024-03-26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多向优,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发展掠影】

(1)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是如何通过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来打造知识产权发展高地的。

   

【问题聚焦】

仿制药是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在临床上与所仿原研药(创新药)可以相互替代,节约社会医药费用。近年来,随着药企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有关仿制药的专利纠纷不断增加。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确立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某班同学围绕这一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查询到以下相关资料:

经过调查研究,同学们得出结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能够促进整个医药行业有序良性竞争。

   

(2)结合材料,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知识对这一结论加以阐释。
2023-05-06更新 | 60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7 . 2022年8月30日,我国财政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好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财政政策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一批重大基建项目融资→发挥基建投资乘数效应→有效拉动社会需求
②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③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
④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稳定农产品供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2-12更新 | 45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数据显示,2022年6~8月份,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5.9亿元,占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52.3%;投产新线1599公里,其中高铁638公里。各地将持续坚持适度超前,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述举措产生的影响的路径是(       
①政府实施产业政策                                          
②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③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④增加就业岗位,实现保就业目标
⑤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区域互联互通                    
⑥带动经济恢复发展
A.①→②→⑤→⑥B.④→③→①→⑤C.②→④→③→⑥D.②→③→⑤→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中国正式生效实施。RCEP规则中加入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等议题,提高了知识产权等议题的承诺水平。RCEP的生效实施不仅将逐步实现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零关税,而且有利于发挥区域内成员国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闭环。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避免“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RCEP生效实施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哪些共通的突破点。
2022-09-19更新 | 7513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