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7 道试题
1 .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某校以“70年征程,70载荣光”为主题策划展览,以下为部分展出材料。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8314件建议。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5%,推动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2023年,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主持召开8场座谈会,充分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家学者等意见建议,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报请党中央批准并转发实施。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4件,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派出57个团组赴65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30个国家和3个多边议会组织的来访团组;积极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等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针对个别国家议会涉华消极法案和错误言行,阐明原则立场,正声辟谣。

(1)“读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凝聚起新征程上更大的发展信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文化凝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侵略、追求富强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是一代代先烈和英雄用理想和青春、头颅和血,在风雨苍茫中九死不悔、探索进步而谱就的真理。从《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整个世界。”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当革命文化薪火相续、代代相传,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奋斗的情怀与自信油然而生。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述弘扬革命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理论自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阶段理论成果实践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将工业化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首要支撑,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强调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力实践探索。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提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明确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归宿,提炼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创新对生产力的作用,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坚定理论自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毛泽东“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心系黄河治理,为黄河治理倾注毕生心血。在百年治黄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着深刻变化。由区域性表象治理到全面系统的“治本”,由局部治理到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最终改写了治黄历史,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看有哪些事要办好、哪些事必须加快步伐办好,治理好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只有系统解决黄河流域治理面临的难题才能真正实现“黄河宁,天下平”的美好愿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二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面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2020年,中共中央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多次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云对话”、专家座谈等途径征集意见、开展论证,于2022年10月30日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后,各地人大、政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安排,分别做好地方立法、监督管理、政策宣传等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青山净水的美好期盼。从顶层设计到贯彻落实,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资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大保护大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水清、景美、人富足”的幸福愿景日益成为现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制度优势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的。

3 . 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2024年3月,施行40余年的国务院组织法完成首次修改,由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

★出台过程。

2018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国家机构组织法,健全党的领导的制度规定。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3年10月、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订草案进行两次审议,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出台过程是如何彰显我国制度优势的。

★改革内容。

明确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国务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务院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贯彻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制度基础。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增加国务院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制度措施;完善国务院机构及其职权相关规定。

(2)有观点认为:这次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深刻变革。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2024-04-2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淮南子·主术训》)“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举国体制与当时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条件相适应,更多依赖政府行政动员和集中计划调配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日益完善;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个别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我国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威胁。如何继承与创新原有举国体制,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显得迫切而重要。
(1)结合材料一,运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迫切性。

材料二   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求是》,2022年5月

(2)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又一次“赶考”。结合材料二,说明这次“赶考”是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

材料三   新型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发挥强大作用,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身子骨”更硬朗;根据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面对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局面,果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集中表达。

(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有人因此认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试结合材料三,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四   新型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发挥强大作用,在于有一个高效的国家运转机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工作报告,审查通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等议程,充分彰显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在决定国家重大决策、维护和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的高效运行。

(4)结合材料四,说明新型举国体制为什么需要高效的国家运转机制。
(5)有观点认为,我国高效的国家运转机制就是主张全过程人民民主。试结合材料四进行评析。
2.下图反映的是2019-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

结合图和第一题材料,请你从“统筹全局”“勇于革新”“坚持特色”等词中任选一个,围绕“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科技自主自强”写一个在班上做主题发言的提纲。要求:100字左右。
2024-04-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近年来,南宁市人大牢记领袖嘱托,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南宁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大力促进旅游与本地民族、体育等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展《南宁市昆仑关保护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各民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民族教育和各学段教育开展全方位监督,助力“品质教育学在南宁”品牌不断打响。设立民族团结人大代表联络站,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劳动就业、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

材料二   南宁市人大代表梁佳于2020年3月成立了“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打造“企业派单——居民接单—小梁送单”的就业服务新模式,盘活了社区就业资源。2021年,梁佳通过深入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向市人大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拓展“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的建议》,得到了市人大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小梁送工”已拥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累计已输送1155批次8.96万多群众到企业、农业基地务工,实现总增收超过1200万元。   “小梁送工”模式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梁佳也被授予“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作为人大代表,梁佳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和法律底线,多次拒绝曾经帮助过的居民、基地管工、老板的“好处”,用实际行动带头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说明南宁市人大的做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梁佳是如何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的。
2024-04-2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党中央关于立法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立法蹄疾步稳、扎实推进。推进高质量发展,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加快民生和社会领域立法,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加强涉外法制建设,制定对外关系法、外国国家豁免法,修改反间谍法、民事诉讼法涉外编……一项项立法工作有序开展。截至202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以立良法促善治的。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AI技术“复活”逝者,成为科技界的一个新兴话题。所谓“复活”,是利用生成式AI技术,将逝者的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输入算法模型,从而生成一个能够模拟逝者声、形的数字形象。近期,未经亲属允许,逝世明星的AI视频频繁出现在短视频平台,引发逝者家属声讨和大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通过技术手段缓解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能达到抚慰人心的效果;有人认为未得到逝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有人认为通过“复活”逝者赚流量谋私利或是发布违背死者意愿的内容甚至是谣言等行为,可能会涉嫌侵犯逝者的权利……

民法典第994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根据法律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看待粉丝AI“复活”逝去明星,并说明理由。
2024-04-2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县第五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2023年暑期,某校同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参与浙江“千万工程”20周年调研活动。

◆调研背景

浙江省“千万工程”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金钥匙,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2003—2010年,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2011—2020年,“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进“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2021年至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久久为功的持久战,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浙江“千万工程”是如何通过协调发展推动共享发展的。
(2)浙江“千万工程”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调研发现

近年来,浙江在摒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成为不少家庭的负累,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受到一定影响。


(3)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请你为接受调研的农村拟定一条以“树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并简述其文化功能。(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正确;朗朗上口;语言精练;16字以内)

◆建言献策

移风易俗,贵在长期有效坚持、久久为功,需要各方共同参与。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从两个不同主体角度建言献策。
示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家教家风,主动移风易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议①
建议②
2024-03-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国内的治理能力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材料一   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特别是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法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2023年10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十年来,“一带一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然而,在这样一个展现合作共赢的盛会上,仍有一些西方国家出于维护全球霸权地位,争夺在发展中世界话语权和主导权的私欲,视“一带一路”合作为“眼中钉”“肉中刺”,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恶意批评,甚至抹黑、诋毁、抵制,这也折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一些西方国家抹黑、诋毁、抵制“一带一路”的行为给予批驳。
9 . 2023年以来某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三留守”、涉法涉诉等人员的专项排查,关注涉及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经济纠纷等矛盾突出的特殊群体,目前已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4场、“三非”人员管理专题普法6场、矛盾纠纷调解25次,受教育群众800余人。这表明(     
①乡村普法活动的开展,为创建平安和谐社会环境贡献人大力量
②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工作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④通过健全代表联络机制,能够保证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6更新 | 242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优生联考文综试题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继2000年制定立法法,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的再次修改。此次立法修改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立法与改革实践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此次立法修改,立法机关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并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补充相关内容,增加了专门规定,还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合宪性审查、区域协同立法等一系列探索创新成果入法,有力推动了立法质量与效率。

材料二   李某于2021年2月入职某电子商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岗位为工程师。2022年1月21日,李某父亲患癌症晚期,李某通过微信向直属领导张某请假,又通过邮件向领导请假称,“因父亲病重需紧急返乡,特提出请假申请”,请假时间为2022年1月24日至1月30日。当日,李某回家照顾重病父亲。期间,公司要求李某提供有效请假材料,李某亦通过微信提交了父亲病历照片。1月28日,李某父亲病重去世。当日,公司却以李某请假未批不到岗,构成旷工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李某不服解除决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认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该公司不认可裁决结果,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立法法修改是遵循立法工作规律和立法程序的生动实践。
(2)结合材料二,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是否会支持该公司的主张,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