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第78届联大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一决议有助于(     
①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成为全球文化主流
②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优越性
③展现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④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融合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

2 . 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2024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龘”音同“沓(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龙年春节这个生僻字——“龘”火了,一跃成了祝福语中的“扛把子”。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生僻字——“龘”,在今年春节意外爆火,说明了(     
①龙文化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生”还是“火”取决于人的猎奇心理
③人们更愿意通过节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生生不息的传承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4年央视春晚主标识(下图)由著名平面设计师顾永江设计,整体设计以中国篆刻艺术中的九叠篆为灵感来源,以传统书法艺术为基础,饰以金属光泽,融合现代气息,让“晶”字的造型酷似一枚充满质感的芯片。央视春晚主标识(     

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自信和美好祝愿
②体现了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
③是发挥意识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结果
④是设计者智力成果的展现,其权利人只能是设计者本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的“神兽”,汇聚了中国各个区域、不同民族图腾崇拜的诸多形象。在古代,帝王以龙自居,百姓以龙为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现实世界找不到,说明龙是人们主观创造的产物
②龙汇聚诸多图腾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③帝王以龙自居,其目的是为了弥合与百姓的关系
④百姓以龙为神,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也有人说,“”字一时火出圈映射的是当下人们的跟风盲从和精神贫瘠。语言文字能传达的信息是很匮乏的,但我们对不同亲友表达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用单一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事物,压缩了语言承载的信息量。祝福语要表达真感情,回归真善美,摒弃虚空假。该观点(     
①批判地审视“”字出圈,对认识发展有借鉴意义
②与央视春晚主题不符,不利于龙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③提醒人们用真情维护亲情友情,构建温情的社会关系
④坚持了矛盾分析法,看到了语言的内容要为形式服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政治(四)
3 . 春节(农历新年)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表明不同文化交流交融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说明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有利于交流互鉴
④较好地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并发行龙年特别版邮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这说明(     
A.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等中华文明理念
B.春节彰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价值追求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D.中国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各国的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首个人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端午在历史长河中踏浪而行、至今不辍,其丰富的节俗内容不仅蕴含着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记忆。可见(       
①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有的包容性
③中华民族节日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
④中华传统节日的真正价值在于走向世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2年10月6日,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中国古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能集中展示中华文化,为世界提供灌溉经验
③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④能够展现中国历史成就,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3-02-11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变式训练之文化生活
7 . “上下舞千年,与君梦一场”,河南省国潮古风节目《舞千年》,让观众享受到了神仙级别的视觉盛宴。醒国魂的《醒狮》、含祝福的《布衣者》、歌唱繁华盛世的《歌唱祖国》等,将历史与时代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中华文化的舞深入人心。由此可见,《舞千年》广受好评是因为(     
①与时代融合的舞文化,焕发活力
②舞文化必须辩证地继承,取其精华
③舞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其创新舞文化传承方式,推陈出新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8 . 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开展活动让端午传统文化进学校、入社区,组织包粽子比赛,让孩子学做香包,进行端午节日文化讲座,既有传统习俗活动又有创新元素,在特色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让节日有滋有味,丰富厚重。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活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端午节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民族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5649次组卷 | 114卷引用: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0 .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726次组卷 | 104卷引用:专题12 文化传承与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