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型发展路线。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是中华文化“沉沦”的重要原因
②中华文化从“沉沦”走向“上升”使中华文化从此走在了世界前列
③中华文化走出“沉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④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全面回归是中华文化由“沉沦”走向“上升”的转折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四)
2 .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上述论断表明(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中华文化以包容性接纳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 .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的衰微:随着中国_____的日渐没落和西方_____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_____的过程。
(2)再创辉煌:坚持_____的领导和_____的指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_____、去其_____,使其与_____相适应、与_____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_____
2023-05-2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
4 .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没落关系不大。(     )
2023-05-1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意味着中华文化发展一帆风顺。(     )
2023-05-11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6 . 门墩(如下图)是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门墩雕刻多以汉语谐音表意。如“鱼”与“余”“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穗”与“岁”、“瓶”与“平”、“鹌”与“安”谐音,表示年年平安。这说明(     

①门墩具有实用价值,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与幸福的希冀
②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会影响门墩雕刻的结构和造型
③门墩具有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包容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中华传统文化从始至今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3-05-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如下表所示:
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爱人等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西汉董仲舒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宋代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明朝王阳明强调“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心外无物”,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儒家思想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②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③要正确区分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④儒家思想的没落是中华民族走向衰微的原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政治试题
8 . 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如下表所示: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春秋时期

孔子

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爱人等

战国时期

孟子

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西汉时期

董仲舒

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宋代时期

朱熹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明朝时期

王阳明

强调“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心外无物”,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儒家思想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②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③要正确区分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④儒家思想的没落是中华民族走向衰微的原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我国拥有丰富的史学传统,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到当前的清史纂修工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从未间断。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则因缺乏正式文字记载的信史和屡遭外族入侵而被马克思称为“印度人没有历史”。我国的史书典籍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B.中华文化比印度文化更为优越
C.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10 . 20世纪90年代末,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的沉船“黑石号”上装载有5.6万余件唐代长沙窑瓷器。长沙窑瓷器极富艺术创造性,瓷器上既装饰着展现华夏文明的诗文警句,又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域外艺术的营养。长沙窑瓷器艺术体现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文化由经济决定,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