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迈出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这是自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确定“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以来的收官之战,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探测月球有三种常用方法。一是环绕探测,主要用于对月球进行综合性普查;二是着陆和巡视探测,主要用于对月球进行区域性详查;三是采样返回探测,主要用于对月球进行区域性精查。三种探测方式是递进关系,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深化,并同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全面、深入了解月球的目的。未来中国探月工程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科学探测过程,这个过程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国科学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请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中国探月工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科学探测过程的原因。
2021-02-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曾警告称: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可能会为人类文明画上句号。但也有专家认为: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人类永远是赢家。这说明(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依赖于人类的实践意愿   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反映同一对象的不同真理是普遍存在的   ④主观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这说明
A.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B.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C.真理具有客观性,在多种不同的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D.认识总是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海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
C.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的感知D.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意识不止一个
6 . (8分)2017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了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但风险与挑战一直相伴而行,问题矛盾始终存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许杂音。又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改革使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取这话好复杂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反映到人们对改革问题的态度上,就是得利大者赞成,得利小者默然,不得利或失利者则坚决反对。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 有关知识,分析改革不可避免的存在杂音,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由。
2018-05-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政治(火箭班)试题
7 . 从漫画《经济头脑》可以看出 (  )

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 真理具有客观多样性 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入冬以来,多地进入“速冻”模式。有专家指出: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出现冷冬的概率较高,但也有人说不能仅凭拉尼娜这一个因素作出具体判断。这一争议说明
A.正确认识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有助于预见事物变化趋势
C.真理具有主体差异性,对气候变化有多种认识
D.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影响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
9 . 我国的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成语与其所蕴涵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的影响 
②郑人买履——实践决定于认识 
③喜鹊叫喜——否认联系的普遍性 
④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更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A.①④B.①③
C.②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人说茶品之有味,有人说茶索然无味;有人说茶品乃甜,有人说茶品乃涩。有人说茶之味,乃凭茶叶之好坏;也有人说味乃由心生,心若觉苦,茶必苦,心若觉甜,茶必饮之有味。品茶者,乃历生活者也!这是因为
①实践可以促进谬误与真理相互转化          
②不同的生活实践是不同意识产生的根源
③人们的认识因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④认识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反复性
A.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017-02-20更新 | 11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火箭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