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8分)2017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了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但风险与挑战一直相伴而行,问题矛盾始终存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许杂音。又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改革使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取这话好复杂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反映到人们对改革问题的态度上,就是得利大者赞成,得利小者默然,不得利或失利者则坚决反对。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 有关知识,分析改革不可避免的存在杂音,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由。
2018-05-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政治(火箭班)试题
11-12高二下·甘肃白银·期中
2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3 . 2017年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圆满收官。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受到观众关注,在荧屏内外引发一股古典诗词阅读品评高潮。

有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深沉隽永的独特气质,引领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为聒噪浮华的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在很大水平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内容和信息量的诉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此外,节目借助新媒体渠道碎片化、事件化、社交化的流传方式,使更多样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延宕,放大节目自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形成“文化现象”,使这些直抵人心的文化内容在大众化的综艺节目包装下获得更广泛的受众面和更强的受众黏性。

也有专家认为,文化类节目固然主题各有着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范畴,形式根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发掘还不够深刻,与现实生活的接洽还不甚严密,创作者应进一步在选题和详细表示手段上拓宽思路、锐意创新,尽力寻找与现代受众的需求、认知以及知识构造相符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施展其文化效能。


(1)结合材料和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不同的专家对这样一档节目会有不同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
材料二: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

观点
支持者
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反对者
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


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9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暂停在北京市新增投放共享单车至此广州、北京4个一线城市在内,全国共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的新增投放。
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投放量达1500多万辆。共享单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切切实实的便利,其倡导的共享理念更是迅速被公众所接受,国内共享单车已带动10万人就业。然而,围绕着共享单车的运营、服务的话题争议一直在持续。共享单车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野蛮生长”引发的无序停放,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和城市环境;共享单车技术标准规范不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此,单车企业应在运营维修上下功夫,解决好乱停放、车辆维修难等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在市场投放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共享单车行业竞争已进入“下半场”,这个时候企业更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吸引用户,赢得口碑。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共享单车惹争议的原因,并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对待共享单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