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同情感凸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毫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意见. 
(3)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 . (8分)2017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了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但风险与挑战一直相伴而行,问题矛盾始终存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许杂音。又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改革使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取这话好复杂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反映到人们对改革问题的态度上,就是得利大者赞成,得利小者默然,不得利或失利者则坚决反对。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 有关知识,分析改革不可避免的存在杂音,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由。
2018-05-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政治(火箭班)试题
11-12高二下·甘肃白银·期中
3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4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2017-03-20更新 | 51次组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高二·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5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2017-03-20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政治试卷

6 . 2017年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圆满收官。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受到观众关注,在荧屏内外引发一股古典诗词阅读品评高潮。

有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深沉隽永的独特气质,引领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为聒噪浮华的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在很大水平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内容和信息量的诉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此外,节目借助新媒体渠道碎片化、事件化、社交化的流传方式,使更多样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延宕,放大节目自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形成“文化现象”,使这些直抵人心的文化内容在大众化的综艺节目包装下获得更广泛的受众面和更强的受众黏性。

也有专家认为,文化类节目固然主题各有着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范畴,形式根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发掘还不够深刻,与现实生活的接洽还不甚严密,创作者应进一步在选题和详细表示手段上拓宽思路、锐意创新,尽力寻找与现代受众的需求、认知以及知识构造相符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施展其文化效能。


(1)结合材料和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不同的专家对这样一档节目会有不同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
材料二: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

观点
支持者
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反对者
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


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进。2019年,广东等8省份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3+1+2”方案。

高考改革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兴趣、特长角度出发,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然而,“3+1+2”方案规定物理或历史为必选科目,引发是否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选择权的争议。专家认为,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下,学生只有2种选择,现在“3+1+2”给学生提供了12种选择,增加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自由。学会选择,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规划自己人生,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行之路,关乎整个国家未来竞争力。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可以通过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做出科学的研判和选择,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上述高考改革方案存在争议的原因。
(2)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提两条建议。
9 . 围棋被公认@为是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水平的智力游戏。2016年3月由谷歌开发的智能程序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击败了韩国棋手李世石。李世石是过去十年赢得世界冠军最多的围棋棋手。约有一亿人通过互联网观看了比赛直播,大部分是东亚观众,因为围棋爱好者主要集中于该地区。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一事件是人工智能的启蒙,改变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有人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持有非常乐观的看法。认为虽然是机器战胜了人类,但机器是人所设计的,因此还是人的智慧的胜利。也有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包括著名科学家霍金在内,提醒人们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后果。近期可见的前景是部分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更有人担心如科幻电影中机器统治人类的一天将会到来。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的人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看法不同的原因。
(3)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请就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提出两条建议。
2018-04-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3月)文综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看法各不相同。2016年10月20日,英国知名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Hawking)警告称,发明AI(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可能会为文明划上句号。可是,另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创造智能机器,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是,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人类永远是赢家”。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对人工智能发展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2)针对史蒂芬·霍金发出的警告,请就如何降低这种风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