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8分)2017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了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但风险与挑战一直相伴而行,问题矛盾始终存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许杂音。又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改革使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取这话好复杂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反映到人们对改革问题的态度上,就是得利大者赞成,得利小者默然,不得利或失利者则坚决反对。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 有关知识,分析改革不可避免的存在杂音,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由。
2018-05-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政治(火箭班)试题
11-12高二下·甘肃白银·期中
2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
材料二: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

观点
支持者
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反对者
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


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进。2019年,广东等8省份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3+1+2”方案。

高考改革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兴趣、特长角度出发,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然而,“3+1+2”方案规定物理或历史为必选科目,引发是否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选择权的争议。专家认为,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下,学生只有2种选择,现在“3+1+2”给学生提供了12种选择,增加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自由。学会选择,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规划自己人生,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行之路,关乎整个国家未来竞争力。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可以通过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做出科学的研判和选择,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上述高考改革方案存在争议的原因。
(2)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提两条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看法各不相同。2016年10月20日,英国知名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Hawking)警告称,发明AI(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可能会为文明划上句号。可是,另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创造智能机器,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是,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人类永远是赢家”。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对人工智能发展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2)针对史蒂芬·霍金发出的警告,请就如何降低这种风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文化风尚,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展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设优良家风。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居功至伟的是中国式的家风建设。因为,完全没有接受过书斋教育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在当代中国,不同的家庭培育着不同的优良家风。第一届的全国文明家庭,王芳的家庭始终以尊重、包容作为家风,坚守孝道,营造和睦和谐的家庭环境;吴秀芳家庭的家风是,崇尚知识,不惜一切让孩子完成学业,并且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子,用大爱唱响民族团结之歌;阿尼帕家庭的家风是,崇尚分享、互相尊重,即便是一块一个人都吃不饱的饼也要大家分着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家万户各具特色的优良家风,支撑起了全社会的好风气,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设优良家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的原因。
(3)学校举行“家风建设大家谈”班会,请你就如何建设优良家风提出两条建议。
2017-03-20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7 .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伦敦时间10月18日,DeepMind团队公布了最强版AlphaGo,代号AlphaGo Zero。在对阵曾赢下韩国棋手李世石那版AlphaGo时,AlphaGo Zero取得了100:0的战绩。去年,AlphaGo代表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首次战胜了人类的世界冠军,但其棋艺的精进是建立在计算机通过海量的历史棋谱学习参悟人类棋艺的基础之上的,而AlphaGo Zero则没有参考人类的先验知识,它学习了围棋规则、反复自我对弈,掌握了获胜可能性高的下法。它的开局和收官和专业棋手的下法并无区别,但是中盘则非常诡异,不拘泥于围棋大师的经验。
             DeepMind联合创始人兼CEO 戴密斯·哈萨比斯说,“最终,我们想要利用它的算法突破,去帮助解决各种紧迫的现实世界问题,如蛋白质折叠或设计新材料。如果我们通过它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那么就有潜力推动人们理解生命,并以积极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对待知识?
(2)人工智能一定能以积极的方式影响人类的生活吗?
2017-11-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宿迁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8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绿色出行被大众接受;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网络预约车也越来越潮,共享出行也是绿色出行,更是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表现。
材料一: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1)在上边坐标轴画出政府补贴前后新能源汽车供给曲线S和S'(并标明箭头方向),并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的影响。
材料二:借助叫车软件进行网络预约车(简称“网约车”)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的出行方式。这一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喝彩声,又有质疑声。有人认为,网约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运力资源浪费、经济与环境效益低等问题,网约车前景光明。但也有人认为,网约车行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网约车前景不容乐观。
(2)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网约车“喝彩”、“质疑”并存的原因。
材料三: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公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备受关注的私家车参与网约车运营,新规明确私家车符合条件可转化为网约车运营。新规给予网约车合法身份,但网约车上路的标准、偷逃税问题,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承担责任、车主的信息安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在立法上予以规范与执行上逐渐完善。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推进网约车的发展。
2017-06-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学情测试政治试题(2016.12.12)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9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暂停在北京市新增投放共享单车至此广州、北京4个一线城市在内,全国共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的新增投放。
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投放量达1500多万辆。共享单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切切实实的便利,其倡导的共享理念更是迅速被公众所接受,国内共享单车已带动10万人就业。然而,围绕着共享单车的运营、服务的话题争议一直在持续。共享单车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野蛮生长”引发的无序停放,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和城市环境;共享单车技术标准规范不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此,单车企业应在运营维修上下功夫,解决好乱停放、车辆维修难等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在市场投放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共享单车行业竞争已进入“下半场”,这个时候企业更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吸引用户,赢得口碑。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共享单车惹争议的原因,并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对待共享单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