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中记载,上(唐太宗)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述回答的合理性在于(       )
①真理在不同主体的讨论中被发现
②每一个认识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③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④听取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3更新 | 16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一模(9月)文综政治试题
2 . 创城,就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有人担心“创文”只是短期活动,可能更注重形式,起不到根本作用。也有人认为“创文”能极大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改善城市面貌。民众对“创文”的不同看法表明(     
①看问题的角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②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更能揭示事物的实质
③对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具有不确定性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安县一中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下图漫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真理标准具有多重性
②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人类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有且只能有一个
④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才能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4 . 下侧漫画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人们对于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异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观念作为主观自生的力量支配影响着人的行为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高铁霸座”成为网络媒体和全国人民愤慨的对象,也成为国家当前社会的焦点。围绕这个事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声音,其中不少网民直指乘务人员以及乘警不作为,也网友指出有关部门的处罚太轻,不能起到“罚当其罪”的社会效果。围绕这个事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声音说明了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限制而呈现差异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8-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五次测评文综政治试题
6 .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年轻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很多家长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最好?该怎么选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童书分级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呼声之中,还存有一些类似有无权威分级标准”“细化阅读是否必要的争议。这充分说明()
人们对分级阅读的认识没有对错之分②“童书分级阅读的科学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对于分级阅读的可行性很难达成共识④“童书分级阅读产生于孩子的阅读实践活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 .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哲学你可能连医院里的化验条都看不懂,如胸部透视或CT检查,医生决不会说“设有问题”,而是说“未见异常”。“未见异常”和“没有问题”两种结论
①说明对同一确定事物的认识可以有多个   
②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上存在分歧
③前者肯定医生自身的因素影响检验结果
④后者承认患者的病情取决于检验结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8-05-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河南版)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8 . 《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同情感凸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毫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意见. 
(3)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0 . 火腿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食用火腿可能致癌的预警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但有关专家随即指出,火腿致癌并没有科学依据。上述争论表明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