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观的演变。

(一)经济增长论,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的概念就是指经济增长。单纯的、短期的经济增长不一定能给人们带来普遍的福祉,甚至有可能带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学术界称这种现象为“有增长无发展”、“没有发展的增长”,甚至叫“负增长”。

(二)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结构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增长极限论,20世纪70年代前后,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均呈指数增长,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那时世界末日就会到来。 警告人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看待发展,告戒人们经济发展应考虑资源环境的最终极限。

(四)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主要内容有: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第二,显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第三,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第四,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指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第五,强调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分析发展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023-05-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学案
2 . 议题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情境分析

近年来,在好多文件里,“碳中和”总是和“碳达峰”一同出现。“碳”即二氧化碳。所谓“破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达到相对零排放,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

15年来,我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2021年~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年~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年~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是一个长寿命的气体,它的寿命是百年量级的,想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需要提早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如果你现在还不刹车,到2030年踩一脚刹车,肯定要延续10年才能达峰。因此,“十四五”时期对整个目标至关重要。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思维碰撞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如何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的。
2021-10-21更新 | 465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3 . 后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省安阳市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材料中描述后母戊鼎的质的语句有(       
①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②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
④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4 . 议学材料   1917年,毛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1952610日,毛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成立大会,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面前困难还多,不可忽视。我们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这份计划对于推动“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注入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己在体育锻炼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为自己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可行、健康的锻炼计划,并制作锻炼打卡记录表,认真坚持完成任务。
2021-10-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二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4):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奥运会!)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议学材料:目标升国旗 奏国歌





议学问题:
(1)从第一人到第一名,中国奥运健儿的每一滴汗水浇灌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之花。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说你上述观点的认识。
(2)金牌重要,超越更重要。中国奥运健儿的夺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遭遇挫折,我们可以用哪些诗句赠与他们,鼓励他们重拾信心?
2021-10-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二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4):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奥运会!)导学案
6 . 议学材料:数据可视化看世界综合国力(古今上下三千年)

数据可视化预测中国未来。



议学问题:
(1)中国曾经辉煌,也曾衰落,正在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国家奥运”的梦想。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说说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么做?
(2)西方媒体舆论一直对中国抱有敌视的态度,抹黑中国。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让我们团结起来,对丑化中国,歪曲事实的西方媒体说“不”。请拟两条宣传标语,激励每个中国人团结一心,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2021-10-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二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4):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奥运会!)导学案
20-21高二·全国·课前预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议学材料   奥运三问

“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

“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

“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这是19107月,组织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人士在《申报》上发出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提出的灵魂之问。

1932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1984年,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获得首金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

议学材料:刘长春——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


议学材料   吴传玉——新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第一人



议学问题:
(1)从单刀赴会的刘长春到新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吴传玉,中国人的奥运之旅充满荆棘坎坷。在奥运会上,他们没有获得金牌,却开创了历史。请运用发展的观点,阐述你对发展的认识。
(2)运动带来变化,变化就是发展。这一观点正确吗?用示意图表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021-10-16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二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4):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奥运会!)导学案
20-21高二·全国·课前预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思考:

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武帝让人记下这棵树。过了几年武帝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瞿所!”武帝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欺骗我已经很久了。同一棵树,为什么前后名字不一样?”东方朔答辩道:“马,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鸡,大的时候叫鸡,小的时候叫雏;牛,大的时候叫牛,小的时候叫犊;人,刚生下不久叫儿童,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以前叫善哉,现在叫瞿所,长少生死,万物成败,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


东方朔的论辩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021-08-25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1.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9 .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_______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____________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_________的思维。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2021-08-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导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 3):9.2把握适度原则

10 . 《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2021-08-06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导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 3):9.2把握适度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