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多选)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毛泽东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习近平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的变化发展是基于(     
A.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
B.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
C.科学理论的变化发展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新质生产力是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根本上要(     
A.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多选)形成“新质生产力”,根基在实体经济,必须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聚势成形“两手抓、两手硬”。“两手抓、两手硬”蕴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A.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模式,以科技创新为主,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2022年以来,广东某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通科技创新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绿色通道,推动民间投资“快投”;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民营企业抢跑产业新赛道,推动民间资本“能投”:落实“税惠良方”,引导民营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民间投资“敢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优化营商环境对民营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5.(多选)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此我国需要(     
A.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加速新旧发展动能转换
B.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显著提高新兴产业所占比重
C.科学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D.坚持开放发展,通过加强技术引进实现技术突破
6.(多选)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生产力的跃升(如图3)。从哲学意义上看(     

新质生产力理论公式

在生产力1.0阶段,传统的生产力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在生产力2.0阶段,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相结合,生产力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在生产力3.0阶段,以新质生产力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生产力公式可以表示为:
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图3
A.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历史发展着的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C.新质生产力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
D.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对自身的辩证否定
7.(多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     
A.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B.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C.来源于并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卓越智慧
D.为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
8.(多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列传导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是(     
A.推进国企战略重组→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
C.政府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通货膨胀发生
D.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24-04-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二政治期中模拟卷(上海专用)

2 . 文化旗帜、新的使命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关切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小康社会”“摸着石头过河”等强国富民的思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深度结合,为民族复兴凝聚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1.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佐证了(     
A.文化思想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活的理论
C.价值观对认识改造世界具导向作用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将其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
(1)(多选)中国哲学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与唯物辩证法的(     )
A.矛盾的双方具有斗争性同一性
B.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典故来表达中华民族至深至简的追求,阐述其治国理政的智慧。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正确契合的是(     )
A.万物并育不相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B.治国有常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C.只留清气满乾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3.(多选)下图为进入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取得的部分突出成就。

这些成就恰当地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着力(     
A.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B.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C.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D.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4.综合学科内容,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论述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凝神聚力,助力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400字左右。
2024-04-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政治试卷

3 . 当春节走向世界

2023年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喜气洋洋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到其乐融融的联合国假日,传承赓续数千年历史底蕴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1.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一决议(     
A.是联合国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
B.要求各会员国都定春节为法定假日
C.是经半数以上的会员国赞成通过的
2.(多选)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由此可见,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有助于(     
A.促进文化的交流交融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3.在联合国首个春节假日到来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多国政要纷纷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这里的“总统”“总理”“首相”等称谓反映出各国(     
A.国家根本性质不同
B.政权组织形式不同
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4.(多选)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后,带着浓郁“中国味”的年货出口显著增长。广式腊味、湖北小龙虾、哈尔滨红肠等一系列年货通过“线上购物车”漂洋过海到全球,成了老外们的“心头好”。这表明春节走向世界(     
A.会带动对外贸易的新业态
B.能促进产品流动的全球化
C.会优化我国的进出口结构
D.有利于国有经济优化布局
5.(多选)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2024年春节。越南、韩国、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在洒扫庭除、祭祀祈福等习俗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换柑”、“捞鱼生”等更具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有(     
A.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文化能够引领风尚
D.实践推动认识发展
6.“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一决议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共享的机会;也有人担忧全球化的春节庆祝将淡化其独特性,逐渐磨灭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变得商业化和泛滥。
结合材料,运用链接,谈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看待文化保护与文化开放的关系。
(链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024-04-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4 .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3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习近平指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充分发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坚持规划纲要的战略引领功能。三省一市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调查研究,加强协调共商和督促检查,推动解决重大问题,推动重大改革落地,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出席座谈会的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讲话中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思考,放到引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去布局谋划,发挥好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1.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其主要体现的科学思维是(     
A.逻辑思维B.辩证思维C.创新思维
2.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要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要带头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出材料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的选项是(     
A.我国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B.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和推动者
C.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实行自力更生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仍需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一体化尚需努力。其蕴含的哲学方法是(     
A.坚持全面地看问题B.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多选)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这表明(     
A.我国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B.我国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促进者
C.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D.我国将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5.结合材料,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我国国家职能的角度,论述党和政府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要求:
(1)概括党和政府提出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工作战略;
(2)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具有内在一致性,论证逻辑合理、连贯、完整;
(3)引用材料(也包括第14、15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篇幅400字左右。
2024-01-15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

1.(多选)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这一过程体现了(     
A.唯物论要求的物质决定意识B.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意识能够决定事物发展
2.(多选)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A.规律是主观的,国家根据已有制度提高了可操作性
B.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C.提高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多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规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主体的责任,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等的保护义务。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把握联系多样性
B.要立足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C.部分居于主导的地位,各方责任都重要
4.将联系的特征与对其特征的描述连线。(以选择形式将对应的正确选项涂于答题纸)
联系的特征
特征的描述
①客观性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②普遍性B.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多样性C.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条件性D.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该法的修订的原因是(     
A.物质决定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做调整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6.《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根据我国未成年网民不合理使用网络、网络违法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将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是(     
A.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发展要经历量变到质变,不断前进的过程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不断健全
8.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霸凌等问题。正确看待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应该(     
A.抓住主要矛盾B.抓住内部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9.网络为青少年拓展学习空间等有利的方面是_______(选填: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填空)
10.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和霸凌等弊端是_______(选填: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填空)
11.既然网络可能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为何还要发展网络?
辨析正误:
12.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13.人工智能可以按照指定要求完成绘画说明其具有能动创造性。(     )
14.在网络中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     )
15.网络世界网民意见各不相同,说明不存在真理性认识。(     )
2024-01-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合格)考试政治试题

6 . 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多选)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据此理解,新质生产力(多选)(     
A.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
C.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2.(多选)“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生产力认识的新突破,我国曾经有学者提出过新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等概念,现在更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新质生产力,更加丰富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表明(     
A.概念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谬误与真理对立推动认识发展
3.有观点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这一观点符合下列哲学观点(     
A.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C.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在制定规划时,既要有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设计个性化政策,做到“一企一策”。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符合的方法论要求是__________
5.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说明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023-12-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进才中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政治试卷

7 . 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以下简称《条例》)。

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规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主体的责任,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等的保护义务。

《条例》指出: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会同国家网信部制定未成年人素养测评指标;所有人不得通过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等网络欺凌行为;监护人应当加强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新闻媒体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等网络活动,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等。

1.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谜、网络霸凌等问题。正确看待网络与青少年的关系,应该(     
A.抓住主要矛盾B.抓住内部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体现唯物论的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做调整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3.(多选)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体现(     
A.量变与质变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B.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并在不断健全
D.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4.综合学科内容,从“法治中国建设”和“全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角度,论述:如何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的路径,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第三题组所有文字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控制在400字左右。
2023-1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暑、提出明确要求。

1.(多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以下认识正确的(     
制度理解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团结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A.AB.BC.CD.D
2.(多选)2023年,全国政协增设了“环境资源界”,其成员包括环境资源领域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全国政协这一重要调整(     
A.是时代之需,有助于促进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B.是民主之需,有助于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C.是专业之需,有助于提升委员在环境资源领域建言资政的效率
D.是发展之需,有助于人民政协制定生态环保的相关法律
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立法法修正草案加入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确保立法工作每个环节都能听到广大人民的声音,从而在立法过程中回应广大人民的诉求。
(1)全国人大代表审议通过立法法草案修改,行使了(     )
A.立法权B.决定权C.审议权D.提案权
(2)通过立法环节,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A.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与我国国体相适应
B.体现出中国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C.有助于保障我国人民享有广泛权利,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4.在旧区改造过程中,上海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基层党组织创造了旧改群众工作“宝兴十法”,即一线工作法、精准排摸法、党员带动法、危中寻机法、平等交流法、循序渐进法、钉钉子法、换位思考法、组合拳法、经常联系法。
(1)(多选)这体现了党的(     )
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依宪执政
(2)“宝兴十法”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A.精准摸排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危中寻机法——矛盾分析法
C.循序渐进法——系统优化方法
D.组合拳法——一切从实际出发
5.当前,中国各地都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实践形式。某班同学在思想政治课上交流“协商民主的具体样态”这一话题时,分享了如下事例,其中合理的是(     
同学甲北京冬奥会期间,共有1.8万多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人次城市志愿者参与服务,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保障赛会顺利运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的实质内涵。
同学乙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继续开设“部长通道”,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现场接受采访,解读政策措施,回应社会关切。
同学丙某镇六百多年来兴盛的茶文化让“饮茶议事”成为小镇居民的传统,也促成了“人大代表谈心室”在茶楼里诞生。几年来,人大代表在茶馆里为群众办结300多件建议,修路筑渠、路灯维护等百姓关切事得以解决。
同学丁某村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集体维修水塔事宜,到会113人,108人赞成。由于多数村民支持,该项目很快得到了通过。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
6.协商民主的具体形态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
7.结合材料(15题),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相关内容,分析协商民主如何保障人民当家做作主。
2023-11-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某校高一(1)班学生在学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时,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学以致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创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照搬西方国家的道路、制度、文化等)”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材料二   2023年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自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始终拿好“放大镜”“显微镜”,对各项工作系统扫描、全面体检,落实到人、具体到事,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做到小事不放松、小节不忽视,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预警上做文章,在化解上下功夫,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材料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2022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有些地方不顾经济发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发展零碳产业,激进式、运动式“减碳”。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纠正运动式“减碳”,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

材料五   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简述矛盾同一性的知识。
2.矛盾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4.矛盾的特殊性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5.从矛盾的角度,分析“双碳”工作中的“破”与“立”的关系。
6.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7.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8.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9.有评论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崭新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0.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11.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旅游业的发展要如何协调平衡好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有序推进的关系。
1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探究分析我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合理性。要求:紧扣主题,不少于200字。
14.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探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
2023-09-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0 . 二、人工智能开启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各种应用场景逐步丰富。

1.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人造机器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智能。这是从界定“人工智能”这一概念(     
A.内涵B.外延C.内涵和外延
2.上海音乐学院的特殊新生——AI虚拟歌手Luya,除了日常学习外,还被用于AI辅助创作领域的研究。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从词曲创作和编曲的角度,参与不同类型音乐风格的融合实验,还尝试利用技术手段探索创新玩法。Luya在“AI+音乐”技术的研发中充当的角色是(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
3.(多选)数字孪生,即用数字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复刻。上海昌强在临港的数字孪生工厂,其厂房、设备、生产过程、人员派工、能耗等信息实时投射在虚拟三维空间,这使得产品一次质量合格率从86%提升到93.66%,订单平均交付周期从58天缩短到40天。这是因为,利用数字孪生可以(     
A.实时展示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工艺信息,为管理者提供虚实融合的管控手段
B.让操作员远程巡检设备并实施运行维护,实现现场管理的透明化和信息化
C.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4.矿山机器人自组网工作、5G隧道实现边巡边控、数智人开始主播工作,赋能百业,AI应用场景进一步打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通信、交通、金融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启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1)从上世纪中叶人工智能的概念诞生以来,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两次低谷。这说明人工智能作为上个世纪的新事物,它发展的道路是______。(填空)

(2)当前,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机器正在代替人类从事一些工作,这将迅速地消灭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据此,有人认为,人类不应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请结合材料,运用链接中的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
(链接: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全面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两个方面;要善于把握本质和主流,做到统筹兼顾)
______
5.某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并运营“AI陪伴者”软件,该公司在某公众人物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其姓名、肖像为标识,将其设定为“AI陪伴者”,并将该角色开放给众多用户,允许用户上传其大量表情包。该公众人物与公司协商未果,准备起诉至人民法院。
(1)此事件中,该公众人物与某公司的诉讼类型是(     )
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
(2)请从维护人身权利的角度,帮该公众人物起草一份起诉状(见下表)。
起诉状
原告:略
被告:略
诉讼请求______
事实:略
诉讼理由:______
此致
ΧΧ人民法院
附:本起诉状副本Χ份

ΧΧΧ

Χ年Χ月Χ日


2023-03-3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