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遵循天人合一之道,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稻鱼、梯田、草原游牧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福建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7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中国以19项位居各国之首。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静态式”“博物馆式”保护不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内核是“活态保护”,也就是在农业文化遗产产生与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在农民生产与生活状态中进行整体性、适应性及动态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发展农遗产业是健骨塑形,留住农遗文化则是存根铸魂。党的二十大吹响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乡村振兴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发展机遇,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加强,部门间缺乏协同性,缺少有针对性、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支持,品牌建设投入及相应宣传重视不够,未真正将农业与生态、文旅融合起来……我们将补齐短板,擦亮品牌,让中华田园智慧光耀全球。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请你以“农业文化遗产:守望智慧之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1-22高二下·四川凉山·期中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事业快速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中国铁路第一代硬板火车票,逐步升级到软纸票、磁介质票,再到如今的电子客票,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自行修建的成渝铁路,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车票的迭代、铁路的延伸,每一步都涌动着中国人攻坚克难、矢志创新的情怀与力量,也见证着中国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传奇。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新出现事物就是新事物
③辩证否定是联系的发展的环节
④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中老铁路纵贯中国云南西部与老挝北部山区,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水系众多,地域风情独特。中老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下一个个难关,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就,一条与山川同美的新的钢铁丝路正造福沿线人民。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启示我们(     
A.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
C.成功的实践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D.在事物发展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2022-04-29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福建变式训练哲学篇
3 . 某大学针对新生推出“宿舍匹配系统”,对学生个人习惯进行调查,并采用大数据分析匹配,将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等方面相似度高的同学安排在同一间宿舍。此举获得学生好评。该管理模式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分析事物的个性是把握事物间共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个性是事物存在的根源,共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③挖掘共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把握个性和共性的联结,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及事物间的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0年年底,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犹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同时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由此可见(   
①主次矛盾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矛盾双方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
③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连接和转化的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上·云南玉溪·期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冬季漫长,年均气温在零下1.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3.3摄氏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塞罕坝荒寒偏僻、黄沙漫漫,为了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国家决定在塞罕坝植树造林。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前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但是“塞罕坝人”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效率,“塞罕坝人”根据当地地势不平的特点改良了植苗机,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改进了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寒地区首次采用全光育苗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此后,塞罕坝造林全面开始,由每年春季造林发展到春秋两季造林,山间逐渐披绿。这片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为华北地区涵养水源2.74亿立方米,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塞罕坝人”创造了把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塞罕坝人”是如何创造出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的。
2021-12-12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 (通用版)《生活与哲学》模块检测卷
6 . 近年来,某地不断盘活资源,做足绿色发展文章,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农民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从哲学角度看,当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坚持实事求是,依据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政策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当地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坚持以人为本,把脱贫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10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专题25 社会历史观
7 . 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两字阐明了新型政商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但有人认为,要想做到“亲”就不可能做到“清”;同样,要想做到“清”就不可能真正“亲”。该观点错在没有看到(  )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③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④把握对立和统一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09更新 | 947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8 .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
2021-10-31更新 | 32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背诵小篇和易错(统编版必修4)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9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变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0-20更新 | 40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期末考试 练习题
10 . 打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是江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关键。当前要解决精准扶贫难题,必须改变以前输血式扶贫方式,解决粗放式扶贫带来的扶贫困境,分析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强调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为突破口,实施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精细化扶贫。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     
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它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③攻克主要矛盾,将措施落实到位
④充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