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辩证否定的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要“洋为中用”。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的?
2023-05-3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10.1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 . 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如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


[问题探究]
从哲学上看,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不是辩证法所说的否定?
2023-05-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10.1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3 . 材料一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运用“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023-05-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导学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接受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例如在内容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知行合一;共产主义目标与大同社会理想相融相通。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探索中积累了一系列认识成果。例如,毛泽东同志将班固《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进行创造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德不孤,必有邻”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等,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

(1)有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兼容,今天的中国道路是中华文化的中断。请结合材料,选用联系观的—个适合原理,对此观点加以批驳。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当代青年。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一条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轨迹西周、春秋以“礼治”否定了殷商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 “德法合治”否定了秦朝“专任法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可借鉴与利用的重要资源。结合材料,用辩证否定观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6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S省准备出版国学教材,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时,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该专家观点的理解。
2017-08-10更新 | 164次组卷 | 6卷引用:导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 3):10.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