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2024-05-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哲学与文化(易混易错100题)
2 .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发展常常难以摆脱社会意识的制约
③源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全国卷旧教材)
3 .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浙江在中国率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今后五年,浙江将继续突出共建共享,以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激发全社会新活力,助力省域现代化先行。浙江突出共建共享是因为(       
①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来说,杨小运既是亲历者、受益者,也是见证者、践行者。“分田到户”到“小田变大田”。杨小运从未想过,分田到户改革让他“小运撞了大运”。1981年,Y城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二年,也是杨小运当上杨河公社卫东大队六房生产队长的第五个年头。当年六房生产队空前大丰收,除了完成全年4万公斤粮食订购任务,还可以向国家多卖超万斤粮食。进入新世纪,Y城开始试点推行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到2014年,一大批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广袤田野蓬勃兴起,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更令他感叹的,是改革带来的农村进步之快:40多年前,他花189元买辆自行车,成了全国新闻;10年前,他花27万多买辆越野车,基本没人在意;如今,时下潮流的电子产品、新能源车等,在农村不是稀罕事了。“改革,改善了农业生产,更让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变。”杨小运说,村子更美了,产业更旺了,村民腰包更鼓了,村民的梦想也更多元了。他期待,乡村振兴的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农村改革定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4-03-11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政治试题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以改革的办法”持续全面纵深推进改革,推动“真改”、“全改”、“深改”,以改革的坚定性为发展注入强大的确定性。我国不断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①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 . 习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对抗性的冲突和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09更新 | 168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激发制度优势、释放制度活力。这是因为(     

①人们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③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解决的

④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2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共建“一带一路”(     
①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推动全球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自觉站在世界人民的共同立场上,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价值共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投资促进工作水平,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2023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针对外资企业关注的共性问题,推出了新一批24条政策措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旨在解决对抗性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通过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④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3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0年来,很多个“第一”在自贸试验区实践、探索、成熟,再复制推广到全国。目前,21个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了302项制度创新成果。这表明,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①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利于我国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③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④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