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得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②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③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鳞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④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上发亮。

⑤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地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⑥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⑦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⑧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⑨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文中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面临着哪些困难?请简单地归纳出来。(至少三点)
_________
2.作者把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
3.文中花大量笔墨描写鲨鱼的作用是(   
A.以鲨鱼之多表现老人的坚定,以鲨鱼之凶猛突出老人的坚韧和无畏。
B.表现鲨鱼的数量之多以及鲨鱼的凶猛。
C.表明老人在与鲨鱼搏斗中已经筋疲力尽,即将油尽灯枯。
4.老人虽然打退了前来抢夺他战利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了,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对于这个结局,你是否认为老人很倒霉、很不幸?为什么?
__________
5.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与欣赏(一)阅读材料

水下世界的“奇能异士”(节选)

岳甜甜

我们的地球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水球,海洋占据了地球上大约71%的面积。在广阔无边的海洋世界中,生活着许多海洋生物。那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居民”形态各异、神秘莫测,有的还有着非同寻常的生存本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海洋,去了解那些水下世界的“奇能异士”吧!

喷火鱼:可以喷出蓝色“火焰”的鱼

喷火鱼是天竺鲷属下的一种鱼,也叫暗色天竺鲷,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热带海域和印度洋中。它的体长约20厘米,会喷出蓝色的“火焰”。

大家可能在想,喷火鱼为什么能喷出蓝色“火焰”呢?这是因为喷火鱼十分喜欢吃介形虫。介形虫被吞食时,它们特殊的腺体会产生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液体,当这两种液体混合时,会发出蓝色的冷光。所以,当喷火鱼将介形虫吐出来时,看上去就像在“喷火”一样。

喷火鱼为什么要将介形虫吐出来呢?实际上是为了自保。假设喷火鱼吞食了过多的介形虫,介形虫产生的发光液体会将喷火鱼的身体照亮,使喷火鱼像个透明的蓝色小灯笼,这会让喷火鱼更容易引起天敌的注意,成为其他动物口中的美食。所以,为了避免“引火烧身”,喷火鱼不得不吐出一部分到嘴的介形虫。

红唇蝙蝠鱼:                                                              

红唇蝙蝠鱼主要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它的长相十分怪异,体长可达25厘米,身体扁扁的,体色一般为浅棕色,长着一张极其显眼的红色嘴巴,它也因为这张“烈焰红唇”而闻名世界。此外,在它头上还长着一个由背鳍演变形成的突起的“角”,它会利用头部上方的这个“角”诱捕猎物,通常以小鱼及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不过,比长相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唇蝙蝠鱼的活动方式。身为一条鱼,它的游泳能力很差,平时居然喜欢用“走路”的方式行动。它的四个胸鳍如同四条“腿”,让它能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爬行。虽然它长相怪异,但“走路”的姿态还是挺优美的。

海蝴蝶:                                                                      

你见过“长着翅膀”的蜗牛吗?今天,带大家来认识一下海洋中最美丽的蜗牛之一——海蝴蝶。

看到海蝴蝶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会猜测它是海洋里的蝴蝶。不过,它可不是真正的蝴蝶,而是一种个头很小,体长一般在1厘米左右的蜗牛。与其他蜗牛不同,大多数海蝴蝶是没有

壳的,或者只有薄薄的纤细透明壳。

另外,海蝴蝶的活动方式也与大多数蜗牛不同,它们不会在地上爬行,而是在水里游来游去。在海蝴蝶的身体两侧,有一对像翅膀一样的翼状瓣,这一对翼状瓣会不断地滑动,帮助海蝴蝶游泳。

(选自《意林·少年版》2021年第24期)

1.结合文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水下世界的“奇能异士”是指那些生活在海洋里形态各异、神秘莫测、生存本领异常的“居民”。
B.喷火鱼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寒带海域和印度洋中。
C.海蝴蝶是海洋里的蝴蝶,是真正的蝴蝶。
D.红唇蝙蝠鱼会利用头部上方的这个“角”诱捕猎物,通常以小鱼及有脊椎动物等为食。
2.让红唇蝙蝠鱼闻名世界的原因是下列哪一项?(       
A.身体扁扁的B.体长25厘米
C.体色浅棕色D.红色嘴巴
3.“它的四个胸鳍如同四条‘腿’,让它能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爬行”。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列哪一项?(       
A.举例子B.作比较
C.列数字D.打比方
4.请把文中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红唇蝙蝠鱼:____________;海蝴蝶: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了说明海蝴蝶的体型与活动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喷火鱼是天竺鲷属下的一种鱼,也叫暗色天竺鲷,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热带海域和印度洋中。” 这句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介绍的这些鱼,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31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3 . 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敬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下带着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③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 :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讽刺和嘲笑
3.读划“ ”的句子,将正确的描写方法填写在下面的“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句①_____________句②________________句③____________
4.下列对第一自然段划“ ”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王熙凤服饰的描写,衬托其艳丽华贵的气质,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B.极力表现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表达出其对金钱的贪欲。
C.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方面的描写,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
D.通过描写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反映了她善欺诈的本性。
5.对选文中“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竞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               
A.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B.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不过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C.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觉得黛玉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D.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这样标致的人物今天才带出来相见。
6.第三自然段,作者主要通过王熙凤_______(语言 动作 心理)描写,看似句句关心林黛玉,实际上句句不离_______;这从上一刻刚“用帕拭泪”,下一刻又忙“_________”便可看出。
7.读完,下列不符合”凤辣子”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的阅读体验的是(        
A.泼辣张狂B.口齿伶俐C.见风使舵D.心如蛇蝎
2022-02-08更新 | 5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与欣赏。

下雪的声音(节选)

金波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是,如果你屏气凝神,还是会听到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天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贴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母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以耳倾听,不如以心感受。

1.文中加点的满天的玉片银屑”指的是(    
A.雪花B.树叶C.玉片D.银屑
2.如果要给文中“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中的“窸窸窣窣”换一个词,下列哪个词语最合适(    
A.偷偷摸摸B.蹦蹦跳跳C.匆匆忙忙D.轻轻悄悄
3.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鹅毛般的大雪从空中飘落下来。
B.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翠窣地走来。
C.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下雪的声音。
4.下雪的声音不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因为_______________;也不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雪的声音微弱得几近无声,我们怎样才能听到呢?(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请说说理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30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5 . 课外阅读。

帕瓦娜的守候(节选)

在距离他们出发前往马扎里的前几天,帕瓦娜正在集市工作,她坐在坛子上,突然有个东西落到她的头上。那是一个用珠子串成的小骆驼。窗后的女人还活着!她现在安然无恙,帕瓦娜知道她很好,至少她还有力气给她发个信号。帕瓦娜想上蹿下跳、翩翩起舞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她想大喊大叫,欢声雀跃,对着那扇黑窗使劲挥手。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安静地坐着,想着用何种方式向那个女人道别。

当帕瓦娜终于想到一个方法的时候,她也快到家了。

吃完午饭后,帕瓦娜又回到了集市里,她很小心地将几株银莲花从被炸得一团糟的废墟上挖出来。她曾见识过这些花的生长力,能长上好几年,她也希望这些花能在这里一年接一年地生长下去。她要把这些花种在平时铺毯子的地方,那个窗后的女人就会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这些花也会成为一道不错的风景,她希望这些花能成为一件不错的礼物。

在帕瓦娜的地盘上,她用脚用力敲着地面,把坚硬的泥土弄松,她还用手敲,用附近找到的石块来砸。

附近的男人和男孩们都聚了过来看帕瓦娜,在集市上,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都是好的娱乐方式。

“这种土里可长不了花,”有人说道,“土里没营养。”

“就算花长出来了,也会被人踩掉的。”

“集市这种场所可不是种花的好地方,你为什么要在这种花啊?”

这些不赞同的声音中,又传来了另一个声音:“难道你们就没人能欣赏一下自然之美吗?这个小女孩尽她所能,想给我们这个灰暗的集市带来一点美丽。你们为什么不感谢她,不帮帮她?”一个老人撑开人群,走到了最前面。他艰难地蹲下来,帮帕瓦娜种花。“阿富汗人热爱美丽的事物。”他这样说道,“但是我们见过了太多的丑恶,自己甚至都忘记了花朵这样的东西本身是多么美丽!”

他还让一个在附近跑来跑去的茶童去茶铺取来一点水,水拿来之后,老人把它浇在花朵旁,滋润着周围的泥土。

但那些植物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并没有立即就站直。

“它们死了吗?”帕瓦娜问道。

“没有,并没死。它们只是现在看起来有点没精神,好像活不了一样。”老人答道,“但它们的根部情况很好,等时间到了,这些根就会支撑着植物,让它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老人最后在泥土上拍了一下,帕瓦娜和另外一个人搀扶着他,让他站了起来。他一直都向着帕瓦娜和善地笑着,接着就离开了这里。

直到人群散去,帕瓦娜还在花的旁边。当她确定周围没人在围观后,赶忙抬头看了看窗户,迅速地挥了挥手,向窗户后的人作别。她好像看见那里有人朝她挥了挥手,但她也不十分确定。

1.下面词语最适合作为文章题目的一项是(   )
A.绝处逢生B.蜕变
C.希望之花D.生命的罅隙
2.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说“她希望这些花能成为一件不错的礼物”,帕瓦娜想把这件礼物送给谁(   )
A.一个陌生的女人B.一个想象中的女人
C.那个窗后的女人和所有的人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富汗常年战乱,街道处处是残垣断壁,种点花美化一下,是一件好事。
B.只要心中希望不灭,怀抱勇气,耐心守候,隐忍勃发,无论如何摧残,阿富汗人民都一定会坚韧地为自己创造曙光。
C.阿富汗人民在战争的阴影下,在恐怖组织的统治下,流离失所,生离死别,但人民仍有坚定的信念。
D.阿富汗是个美丽的国度,虽然遭受了战争的摧毁,已经面目全非,但战争总会过去,美丽定会重来。
4.文中几次提到“窗后的女人”,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经常提及这样一个从未露面、从未说过话的隐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帕瓦娜,在伊朗古语中是“蝴蝶”的意思。文中的小主人公帕瓦娜——这只美丽的“小蝴蝶”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写出至少两个不同角度的关键词,并从文中找出相关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12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21-22五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②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③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总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画“ ”的部分主要写出了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美,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画“﹏﹏﹏”的部分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7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讲义+检测)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李广巧计退兵

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担任上郡太守,奉命率军抵抗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个匈奴兵侵扰边境,李广大怒,亲自率领百余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终于追上了三个匈奴兵,杀了两个,活捉一个。

李广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个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他们看到李广只有百余骑兵,以为这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而是上山摆开阵势,观察李广他们的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我们只有百余人,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队必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绝对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部下们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在距离敌阵仅有二里远的地方,李广又下令:“全体下马休息。”士兵们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他们的战马也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草。匈奴部将都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打探情况。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过去,用箭射死了那名军官。接着,他们又回到原地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认为李广这么有恃无恐,一定是因为附近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然没有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汉军大部队的袭击,慌忙领兵逃跑了。李广则带领百余骑兵安全地返回了大营。

1.本学期学的古诗《___________》中提到了李广,作者是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有恃无恐”的意思是(            
A.因坚持而不害怕B.因有倚仗而不害怕C.没顾虑,不害怕
3.短文是按“追击敌人→_______________→巧计退敌→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发展的。复述时应重点复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情节。
4.李广用了什么“巧计”退了数千匈奴兵?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飞将军李广?如果你是随李广将军回营的骑兵,你会对将军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5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22-23六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课外阅读

童年(节选)

高尔基

外祖父那干瘦但却匀称的身躯依偎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讲得很流畅,有条有理。

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绒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噪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

“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拉船。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太阳晒得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得头点地,弯得浑身骨头‘格格’响,汗流满面,浸得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只想哭,眼泪不住地流。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倒了,跌个嘴啃泥,这倒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阿斯特拉罕,马卡里耶夫,咱们的集市。这三趟足足有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我的聪明才干!”

听着外祖父的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变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艘巨大的灰色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

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一面给我演示纤夫们拉着纤绳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一面唱着纤夫的歌谣。后来他又像年轻人那样纵身跳回到床上,一举一动都变得优美异常,声音更加深沉、粗重了,继续讲下去:

“你听着,阿廖沙,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歇脚的时候,那情景就不同啦。夏天的傍晚,在日古利山,我们通常是在那座绿山脚下找一个地方,生起篝火,在篝火上煮稀饭。一个穷苦的纤夫唱起了心爱的歌谣,所有的人也都跟着他唱起来,歌声震耳,让你听了浑身直打战。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仿佛流得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这时,一切的痛苦都像尘土似的随风而去。有时候,大伙儿只顾唱歌了,锅里的稀饭溢出来,那个专管煮饭的纤夫头上就得挨勺把子。玩耍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但不能忘了该做的事!”

(有删改)

1.查字典,填空。
(1)“溢”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___画。
(2)“溢”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充满而流出来;②过分。下列词语中的“溢”分别是哪种意思呢?选一选吧。(填序号)
锅里的稀饭溢出来(        )       江河四溢(        )       溢美之词(        )
2.请你判断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到括号中。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1)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倒了跌个嘴啃泥,这倒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 (        )
(2)听着外祖父的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变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艘巨大的灰色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        )
(3)他说:“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        )
(4)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3.“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一面给我演示纤夫们拉着纤绳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一面唱着纤夫的歌谣。”这句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外祖父_______________的一面。
4.外祖父讲述的内容中描绘了两个场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描绘这两个场景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9-18更新 | 410次组卷 | 3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串讲
22-23四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 (美妙 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 (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用 “\”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
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4.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没有……没有……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还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5.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下列事物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__________                       顺风耳: _________
2022-10-05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串讲
10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的童年(节选)

窗外,雨的帘幕层层地、轻轻地、若隐若现地遮掩了远近的山脉和田野。风吹得树木左右摇摆,雨淋得花草弯了腰也低了头。夏日的梅雨,来得总是那么急促和匆忙,让人出乎意料。悄悄地掩上门窗,将从天上喷洒下来的水珠挡在窗外,可是雨点却又偏偏打在屋顶上,滴答滴答,像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将屋瓦当成一面小鼓,兴奋而轻快地打了起来。

记忆中,也是这样一阵雨从午后断断续续地直下到傍晚,下得屋前沟里的那块木板也浮了起来,沟水涨得四处流溢,湿漉漉的柏油路光滑得像可以在上头溜冰似的。雨不停地下,我的心也像那块木板一般浮躁起来,我盼望能在雨中尽情嬉戏一番,可是又逃不过父母的监视,只有无奈地望着雨稀里哗啦地继续洒落。

好不容易,雨势稍小,再也顾不得会被父母责骂,悄悄套上雨鞋,偷偷溜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会合,顺便也拖走了那块木板。我们把木板当成跷跷板玩了起来,一高一低,好不快乐,好不尽兴,大伙儿的笑声震天地响。闹够了,就把雨鞋灌满水,来来去去地走,雨鞋叽咕叽咕地响着,我们也嘻嘻哈哈地笑着,走到那棵常年青翠的柏树下,大家合力摇落一树晶莹的雨珠,让它滴在脸.上、头上,沁凉而舒爽。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也露出半边红艳的脸庞。此时,一道弯弯如带的彩虹,也伴随着夕阳遥挂在天际,相互辉映。夕阳、云霞、彩虹,我们欢欣地呼喊,举手指向那道彩虹,喃喃地数着:红的、黄的、绿的……哎呀,好多呀,在我眼里,彩虹也不止七种颜色了,它的亮丽缤纷,让我怎么也数不清。此刻,天色和谐,就这么边数边赞美地送走了一轮夕阳、满天的云霞与那道梦幻的彩虹。

这虽然只是宇宙间短暂的停留,但在我心中却铭刻成永恒的回忆。

1.窗外的雨激起了作者的回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童年的雨趣。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将画“﹏﹏﹏”的部分中的“打”换成“擂”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____”的部分形象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为抒发作者______之情作了铺垫。
5.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暂的停留”指的是童年的雨带来的短暂快乐
B.“永恒的回忆”是指童年的雨带来的快乐成为值得“我”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C.童年的雨太过短暂,以至作者总是怀念,并因此闷闷不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