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4 题号:1406852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

苏轼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八月。是时,苏轼知徐州,因抗洪胜利而建黄楼,落成后邀友人于重阳节来此聚会。《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王定国好作文章,夸诞轻易,臧否人物,无所顾忌,以是颇不容于人。熙宁八年(1075),王定国因故受到朝廷停职处罚。②南台,指徐州城南的戏马台。《太平寰宇记・徐州》:“重九日,公(刘裕)引宾佐登此台,命将佐百僚赋诗以观志。作诗者百余人,独谢灵运诗最工。”③义黑,刘裕为宋公,在义熙十四年时镇徐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是诗人写给王定国的应和之作,“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B.首联写友人昨夜受了风寒,晓来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霜”字表明了时令。
C.“疏狂”一词既点明苏王二人豪放、不受拘束的性格,又交代了他们不被世人所容的原因。
D.尾联化用刘裕在重阳日携将佐百僚登南台赏菊赋诗的典故,畅想王定国在诗会上的表现。
2.有人认为苏轼诗歌善用比较思维来深化诗歌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酬和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②耦耕:指两人各持一耜(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光似泼”用实笔,“气如熏”用虚笔。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
B.“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 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表现出苏轼政治上不得意。
C.“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夸张兼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
D.“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田野环境的恶化。
E.结句画龙点睛,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近一步深化。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18-04-15更新 | 3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D.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2021-08-12更新 | 1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其二)

苏轼

莫负黄花九日期,人生穷达可无时。十年且就三都赋,万户终轻千首诗。

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君看六月河无水,万斛龙骧到自迟。


【注】①周令:即钱塘县令周邠。②戢翼:敛翅。③万斛:言船之大。④龙骧:晋王濬拜龙骧将军,受命伐吴,豫修舟舰,大船连舫,一舟可载二千余人。后因以称大船为龙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花喻人,一方面勉励友人不要错失时机,另一方面也宽慰友人人生穷达没有定时,
B.颔联用典,告诫友人好文章需要长久打磨,也指出即便如此,还是难免被身居高位者轻视。
C.尾联表意含蓄,以“水”喻外在条件,以“万斛龙骧”喻周邠,以“到自迟”来警示友人。
D.全诗写出诗人对好友周邠进京入朝的祝贺与期待,希望好友大有作为,同时也有所顾虑。
2.纪昀点评本诗颈联“用比,更觉深警”,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16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