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理综生物试卷
北京 高三 阶段练习 2017-07-27 56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生物技术与工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稳态与调节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4)
1. 乳酸菌和酵母菌都
A.有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体
B.能进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C.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D.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2016-04-2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理综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图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桑树与大豆间作(两种隔行种植)和大豆单作(单独种植)时大豆的光含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相时大豆植株的呼吸强度没有受到影响
B.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C.光照强度为a时,影响大豆植株间作和单作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均为C02浓度
D.光照强度为b时,大豆植株单作固定C02的速率为20μmol·m-2·s-1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4)
3. 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基因的空间结构改变B.DNA聚合酶的催化
C.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D.识别并转运氨基酸tRNA
2016-04-2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理综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4. 某地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每年的八九月份会发生由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引起的局部病虫灾害,导致桐花树的枝叶大面积泛黄枯死。人们一般通过喷施农药杀死小卷蛾,科研人员发现螟黄赤眼蜂能寄生在小卷蛾体内,也可用来防治小卷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桐花树大面积枯死,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B.可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小卷蛾的种群密度
C.喷施农药使小卷蛾产生抗药性突变,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D.利用螟黄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4)
名校
5. 通过下列生物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加入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和反应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D.鉴定DNA时向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摇匀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4)
6.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_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______,产生抗体。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和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表,以此反映小鼠的抗体水平。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诱导_______免疫机制的发生,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______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结合(2)中实验结果分析,A组和E组相比较,______,据此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较强的细胞免疫机制。实验中____________两组的比较也可以支持上述推测。

(4)为证明(3)的推测,科研人员选取(2)中______和A三组免疫小鼠,从三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效应T细胞,把靶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后测定靶细胞的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2016-12-1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理综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4)
7.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列研究。

(1)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皮肤透明的皆为雌蚕,皮肤正常的皆为雄蚕。由此判断皮肤正常为____________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根据这对相对性状可以在幼虫时期淘汰雌蚕。
(2)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下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家蚕的减数分裂中能够产生______种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与白卵雄蚕交配,后代_____________卵发育成雄蚕。
(3)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b、d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利用甲与普通雄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甲的基因型为______,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胚胎期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成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③为能代代保留具有甲的特殊基因型的个体,科学家将B基因转接到W染色体上构建与之对应的雌性个体(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甲乙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胚胎期死亡的比例为_________,成活个体可保持原种特性。
2016-12-12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理综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8.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Akt是一种蛋白激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Akt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1)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细胞中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由于癌细胞膜上的
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
(2)取人胃癌组织加入______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Akt抑制剂进行培养,同时设置对照组。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明确,因此在制备的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______等天然成分。将培养瓶置于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包括一个DNA复制期(S期)和复制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G1期和G2期)。Akt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图中a峰与c峰之间的b段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该结果说明Akt抑制剂可以将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______期,这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生物技术与工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稳态与调节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5
非选择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生物技术与工程
1,5,8
2
分子与细胞
2,5,8
3
遗传与进化
3,7,8
4
生物与环境
5
稳态与调节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4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选
20.6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单选
30.64遗传的分子基础单选
40.6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单选
50.64组成细胞的分子  酶与ATP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细胞工程单选
二、非选择题
60.64免疫调节实验题
70.64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解答题
80.65细胞增殖的方式及细胞周期  癌细胞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细胞癌变的原因及防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