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 DNA分子的复制 > 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35 题号:10211838
科学家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具体过程的探索实验。
(1)从结构上看(图1),DNA两条链的方向______。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是边______边复制。DNA复制时,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的酶是_______。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依据该酶催化DNA子链延伸的方向推断,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______(填写“是”或“不是”)完全正确。

(2)为探索DNA复制的具体过程,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T4噬菌体DNA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处理为单链后,离心分离不同长度的T4噬菌体的DNA片段,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及依据____________
②若抑制DNA连接酶的功能,再重复上述实验,则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信息,补充下图,表示可能的DNA复制过程。
2020·北京朝阳·一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科学家推测DNA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复制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I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DNA精确复制的原因是________,DNA复制过程中用到了________种RNA,DNA复制有________意义。
(2)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离心后能分辨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①若子代Ⅱ离心后________,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的可能。
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世代实 验对照
亲代1.7241.710
子Ⅰ代1.7171.710
子Ⅱ代(1/2)1.717,(1/2)1.7101.710
子Ⅲ代(1/4)1.713,(3/4)1.7101.710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________方式相吻合。
2017-12-22更新 | 31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关于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主要有两种假说,如图1所示。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DNA 紫外光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实验基本操作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有关 DNA 复制的问题:

   

(1)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图2A)中培养一段时间,使大肠杆菌繁殖多代(大肠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培养液中的N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作为DNA 复制的原料。此外,DNA复制还需要模板、能量、__________酶、__________   酶(及引物酶、DNA连接酶)等条件。
(2)从上述培养液中取部分菌液,提取大肠杆菌 DNA(图2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图3a所示,峰值出现在离心管的P处。该步骤的目的是将提取的DNA分子作为__________代DNA分子,以此作为验证DNA复制方式的______________组。
(注: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位置即为离心管中DNA的主要分布位置,峰值越大,表明该位置的DNA 数量越多。 )

   

(3)将上述培养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 14NH4Cl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图2B)。在培养到6、13、20分钟时,分别取样,提取大肠杆菌 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上图3中b、c、d所示。
①现有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
②若全保留复制这一假说成立,则 20分钟时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个数及峰值的位置为____________
a. 峰值个数为1,峰值出现在 Q 点的位置
b. 峰值个数为1,峰值出现在 P点的位置
c. 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上方
d. 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的位置
(4)一个含50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该 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__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5)用¹⁵N分别标记某种二倍体哺乳动物精原细胞中的1个核DNA 分子双链和卵原细胞中的1个核DNA分子双链,再将标记后的两个细胞放置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若它们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则形成含¹⁵N的受精卵概率为____________
2023-12-25更新 | 31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DNA复制的过程也是染色体形成染色单体的过程,研究者将植物的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5-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一个、第二个细胞周期取样,并用姬姆萨染料对根尖染色,观察中期细胞染色体的颜色并绘图,如下图1所示。通过对色差染色体的观察,又一次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图2表示5-BrdU参与DNA合成后可能出现的3种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5-BrdU)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结构类似,能够取代后者与_________(碱基的中文名称)配对。图1中用姬姆萨染料对根尖染色,DNA两条链均不含5-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为深蓝、两条链均含5-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为浅蓝、两条链中一条链含有5-BrdU,另一条链不含5-BrdU,染色单体着色为__________
(2)通过分析图1、图2,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①有研究者认为,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颜色能够否认“全保留复制”假说,你_________(同意、不同意)此观点,理由是:DNA若是“全保留复制”,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链的组成如图2中的_________所示,这两条染色单体的颜色应是_________
②研究者一致认为,第二次分裂中期出现色差染色体的原因只有可能是“DNA半保留复制”。请结合图2进行分析:若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则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链的组成如图2中的_________,所示,这两条染色单体的颜色应是__________,其他复制方式均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3)若继续将植物的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5-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周期,请按照图1中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绘制第三个周期的中期染色体__________
2023-04-23更新 | 5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