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1463569
太平洋上有一种隆头鱼科的小鱼叫裂唇鱼,它们专吃笛鲷口腔中和鳃部的寄生虫,起着“清洁工”的作用。这种鱼体色较鲜艳,当它们在患寄生虫病的笛鲷前面“翩翩起舞”时,其体色与“舞姿”使笛鲷认识它们并让它们取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B.裂唇鱼向笛鲷传递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C.笛鲷口腔中和鳃部的寄生虫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笛鲷与裂唇鱼、裂唇鱼与寄生虫之间的关系依次是互利共生、捕食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黄石国家公园中的野生狼种群在历史上曾被人为清除,导致马鹿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20世纪末,公园管理者把狼重新引入黄石公园。研究者在马鹿被狼捕食的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分别测量了三角杨被马鹿啃食植株的比例与植株的平均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风险区三角杨的现存生物量比高风险区更大
B.高风险区三角杨的生长比低风险区受到更强的抑制
C.图示结果体现三级消费者可间接控制生产者的数量变化
D.引狼入园后,马鹿的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2022-01-23更新 | 166次组卷
【推荐2】拟谷盗和锯谷盗均属于面粉虫,某研究小组将等量的拟谷盗和锯谷盗放在盛有面粉的容器内共同培养,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拟谷盗和锯谷盗为种间竞争关系
B.前100d,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50d后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D.拟谷盗属于影响锯谷盗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
2024-02-03更新 | 24次组卷
【推荐3】下图是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逐步演替成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群落③的过程。根据图示演替过程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萜烯类化学物质是鼠尾草灌木、蒿类植物初生代谢产物
B.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C.③继续演替一定能成为森林,丰富度会不断增大
D.③取代②的直接原因是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
2024-04-28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