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竞赛类 > 生态学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8 题号:11493259
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树的榕果内产卵繁殖并专一性地帮助传粉,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但不帮助传粉,它们的产卵时间存在分化。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进入榕果产卵,榕果会分泌特殊代谢物,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传粉榕小峰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可能会周期性波动
C.榕果的脱落可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
D.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竞争会导致该系统崩溃
【知识点】 生态学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有人研究了褐色蜂鸟的领域大小与资源密度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推测(  )
A.蜂鸟能够迅速适应资源变化
B.蜂鸟领域大小与花朵密度呈负相关
C.当资源密度增大时,蜂鸟缩小自己的领域面积
D.领域大小随领域内收益而变化
2023-05-07更新 | 54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对英国红松鸡的种群数量波动进行了长期调查(图中的对照),发现红松鸡有寄生性线虫,可引起产卵量下降;用不同浓度(5%、10%和 20%)的驱虫药处理红松鸡,并观察各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中0 为药剂处理起始年)。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
A.野生红松鸡种群有明显的周期性数量波动
B.线虫对产卵量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
C.驱虫药对线虫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
D.寄生性线虫是引起红松鸡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1-06-30更新 | 181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3】P。A.Haefner对三种生态因素在决定褐虾的最适耐受范围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回答:

与低溶氧水体比较,在高溶氧水体中,褐虾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变化趋势为。在高溶氧水体中,褐虾对温度的最适耐受性为(       
A.当盐度为20%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25℃左右
B.当盐度为30~35%之间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0~25(或20)℃
C.当盐度为20%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15℃左右
D.当盐度为30~35%之间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5~23(或20)℃
2022-08-10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