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17 题号:11940098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造成富营养化水体中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等。
(5)湿地面积的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变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________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________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库布齐沙漠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书写了从“死亡之海”变为“经济绿洲”的绿色传奇。勒格沙障是沙漠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沙方法。请分析回答:
(1)治理过程提高了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
(2)沙漠中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复活草,该植物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同时沙漠中的蜥蜴和蛇等动物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
(3)沙漠中的常见动物沙蜥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沙蜥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C表示_____________。若蚂蚁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 J/(cm2·a),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

(4)从“死亡之海”变为“经济绿洲”增加了生物群落固碳的能力,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2022-02-18更新 | 20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结合所学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填字母)。B和A能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在群落内部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为了达到“双碳”中的碳中和,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④+⑤+⑥+⑦=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022-04-29更新 | 18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川苔草通常生活在河川溪流中,是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对水质要求极高,在水流湍急、水质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中附石而生。回答下列问题:
(1)溪流中生活的川苔草、小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川苔草开花时,吸引昆虫传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2)假设川苔草是该溪流中唯一的生产者,某种小鱼是唯一的消费者,图示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①和②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种昆虫刚迁入该区域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多年后,随着该生态系统组分增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___________
2023-05-10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