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环境的保护 >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12021646
2020年7月,江西赣北和赣中部地区的降雨总量已达到常年的3倍以上,鄱阳湖水面大幅上涨。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围湖造田、污水排放等,导致其面积不断缩小、蓄水能力降低,水质下降等问题突显,为此国家已加强治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鄱阳湖湿地恢复工程是我国生态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态工程是指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___,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鄱阳湖恢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湖区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原耕地上居民的迁移以及生活和就业问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除以上原理外,生态工程还需要遵循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点即可)
(4)鄱阳湖作为长江进入下游前的最后一个蓄水池,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鄱阳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鸟类爱好者前来拍照以及科学研究者前来开展研究,以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5)请结合此次鄱阳湖水位上涨的原因,在恢复鄱阳湖湿地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2项措施)
(6)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南岭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开展生态调研活动,请回答问题:
(1)欲调查穿山甲、云豹、猕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结果发现营养级越高的动物数量越少,其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_____的特点。
(2)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_____特点,它可以沿着_____进入小灵猫体内。
(3)在2008年百年一遇的火灾中,南岭有近45万亩森林被损坏。专家预测,南岭的修复需要几十至上百年的时间,这是一种_____的过程。
(4)调查发现,某山顶的马尾松林受松材线虫入侵而出现较大范围干枯死亡现象。防治松材线虫不提倡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请说出两个理由:①_____;②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杀虫的目的是_____
2023-06-29更新 | 3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庙台槭属于高大的落叶乔木(20-25米),是我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某科研团队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调查发现,该地区庙台槭个体数量仅有79株。统计各个体树高(H,单位m),且绘制庙台槭个体数在各林层占比如下图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神农架庙台槭种群年龄结构为____型。
(2)进一步调查发现神农架具有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而庙台槭仅分布在山地河岸带区域。统计该群落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某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部分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比较

物种

胸高断面积(m2·hm-2

相对优势度(%)

胡桃楸

10.38

32.92

千金榆

2.61

8.26

华中樱桃

0.43

1.37

华榛

2.79

8.86

庙台槭

0.70

2.23

注:植物的胸高断面积是指树木距地面130厘米处树干的横切面面积。
由此分析,可知庙台槭在该群落演替阶段处于____(“优势”或“劣势”)地位,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
(3)若神农架地区庙台槭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灭绝,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
(4)针对于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的现状,请结合所学知识给出保护庙台槭合理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
(5)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
2024-04-22更新 | 1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海岛生活一种黑尾鸥的海鸟,因为人为环境的破坏,导致黑尾鸥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黑尾鸥,人们将该岛设为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科研调查,如表为黑尾鸥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

时间(年)

2

4

6

8

10

12

14

增长速率(万只/年)

0.6

1.46

2.3

3.0

2.3

0.6

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黑尾鸥这一措施外,有人认为还可以采取迁地保护,你认为可行吗?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2)为调查黑尾鸥的种群数量变化,常采取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原因是什么?______
(3)14年间,黑尾鸥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呈现曲线型,黑尾鸥在______年的数量达到了最大值,这时海岛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量。
2020-04-11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