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85 引用次数:212 题号:12159964
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成熟期参差不齐、要分次采收,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旦发芽不整齐等不利于人类利用的“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发芽率高,成熟期整齐,产量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B.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
C.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可以肯定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20-21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9]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
2020-12-10更新 | 3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推荐2】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由于环境的变化出现许多特化和退化现象。如马由多趾演变为适于奔跑的单蹄,鲸的前肢特化成鳍状等,从而形成了物种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化现象是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的定向改变
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D.马的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使马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019-10-23更新 | 10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推荐3】有学者曾假想如下情境研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的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a指的是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理隔离”
B.①~⑥表示两个种群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
C.过程b表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
D.两个种群不断积累差异形成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都是由长期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
2021-07-21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