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7 题号:12762512
用图中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图甲的刺激点移到X 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
B.图乙中所显示的电位是神经元细胞的膜内电位
C.钠离子经钠通道的大量内流发生在图乙中的cd段
D.图乙中的ab段所表示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表示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接受神经递质前,突触后膜的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递质与受体结合不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外负内正的电位改变
D.若用药物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2020-11-07更新 | 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B.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正电位→负电位
D.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只有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2023-03-08更新 | 264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如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手缩回来后并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
B.若没有被尖锐的物体刺激,神经纤维A处的电位分布为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C.由图可判定乙中兴奋可传至甲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2017-06-18更新 | 9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