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3 题号:12872778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株拟南芥(2n=10)纯合突变体,其4号染色体上冷敏型基因d突变为抗冻性基因D,5号染色体上耐高盐基因N却突变为盐敏型基因n。现将该纯合突变体自交所结种子分为两组,一组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耐高盐抗冻型∶耐高盐冷敏型:盐敏抗冻型:盐敏冷敏型=21:15:7:5;另一组留种待用。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耐盐性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是7: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D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①实验方案:________
②子代的性状及比例: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4号染色体上与d基因相邻有一对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mm,m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抑制D基因花粉发育而对d基因花粉没有影响;突变株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导致m基因丢失。
①F1产生配子时,m基因最迟在________(填“MI”或“MII”或“精子”)时期表达才会影响D基因花粉的成活率。
②科研人员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向野生型拟南芥4号染色体上导入了能编码保护性蛋白的基因B,与另一组备用突变体种子发育的植株杂交,成功培育出了抗冻耐高盐(DDNNBB)新品种。为了提高B基因转移的成功率,将B基因导入野生型拟南芥4号染色体上的位置最好是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 甲基化(DNA的部分碱基上结合甲基)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来自亲本的甲基化印记在子一代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保持终生,但在子一代形成配子时,亲本的甲基化印记被去除,遗传印记会重新设定。鼠的灰色(A)对褐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为遗传印记对小鼠等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雌鼠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图中雄鼠的A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__(填“父方”、“母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追踪遗传印记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整合到小鼠的染色体上,下图为所用载体图谱示意图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使GFP基因(该基因序列不含图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与载体正确连接,在扩增的GFP基因两端分别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经过这两种酶酶切的GFP基因和载体进行连接时,可选用____________(填“E. coli DNA 连接酶”或“T4 DNA连接酶”)。
   

(4)假如GFP基因插入到A基因的染色体上,并随A基因的表达而表达,A基因不表达则该基因也不表达。若(2)中子代小鼠中的灰色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发绿色荧光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14更新 | 47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不抗病植物种子用射线处理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抗病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少了6对脱氧核苷酸,已知控制抗病、不抗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不抗病与抗病这对性状中______为隐性性状,该变异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用A、a表示)。
(2)这株抗病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其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少了6对脱氧核苷酸,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从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取该抗病变异植株的花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中抗病幼苗13株、不抗病幼苗134株,这一结果说明该变异可能导致______(填“抗病”或“不抗病”)雄配子的育性大大降低。
(4)进一步研究发现,雌配子育性正常,为验证(3)中的假设,研究人员从抗病、不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均有)选择亲本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表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请写出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甲组后代出现的抗病植株的数量大大少于不抗病植株;乙组后代出现的抗病和不抗病植株的数量大致相等,两者的数量均与甲组后代的不抗病植株数量接近。
2020-12-26更新 | 22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小鼠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材料,弯曲尾(B)对正常尾(b)为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弯曲尾

正常尾

弯曲尾(♀):正常尾(♂)=1:1


实验二:
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说明:①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B基因不表达,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②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将导致胚胎致死。)请回答:
(1)控制小鼠尾形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尾形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2)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见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1:1:1,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_____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若认为无相应表现型,则相应比例位置写0)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可能性。
④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4种可能性。
2021-08-19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