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的代谢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58 题号:12893469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多重联合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显著。研究者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分析了在单一干旱、单一冷害以及二者联合胁迫条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差异,部分结果如图乙。

1.图 甲所示的实验设计中,“25 天最适条件”培养的目的是_____
2.干旱胁迫下,玉米的生命活动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有
A.部分细胞出现质壁分离B.无机盐的运输效率降低
C.氧气的释放量减少D.细胞无法调节代谢活动
3.该研究显示: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请结合图 乙所示数据说明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
图丙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上述各实验组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其中箭头所指为淀粉粒(淀粉在细胞中以颗粒状态储存)。

4.据图 丙可推测,冷害胁迫对于玉米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
A.基粒的结构受损,阻碍了光能的转化
B.淀粉粒数量多,是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C.类囊体的膜结构受损,致使叶绿体内的 ATP 含量减少
D.光合作用生成糖转运障碍,大量积累在叶绿体内
【知识点】 细胞的代谢综合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科研人员研究玉米种子萌发过程,通过一定的生化方法测定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的鲜重变化以及胚的RNA合成量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如图所示曲线数据。请分析回答:

(1)比较不休眠的种子与休眠的种子胚鲜重变化,结合水/自由水比值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休眠的种子萌发6天后至形成叶片前,干重会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不休眠的种子萌发后胚中的RNA合成量___________________,经分析种子的淀粉含量下降而葡萄糖的含量升高,与之有关,RNA指导合成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为验证发芽玉米籽粒中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三组实验:适量的淀粉溶液和未萌发的玉米提取液、等量的淀粉溶液和萌发到某时段的玉米提取液,等量的淀粉溶液和缓冲液,将三组实验在适宜温度下保温30mn,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并完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8-12更新 | 560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病原体的特异性防卫反应(植物免疫反应):为探究水杨酸(SA)对植物免疫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科研人员将特定基因转入烟草愈伤组织细胞,经过______过程后发育成SA积累缺陷突变体植株。用烟草花叶病毒(TMV)分别侵染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得到图1所示结果。据图分析,SA______植物的抗病性。
(2)研究发现,细胞内存在两种与SA结合的受体,分别是受体ab,SA优先与受体b结合。结合态的受体a和游离态的受体b都能抑制抗病蛋白基因的表达。病原体侵染时,若抗病蛋白基因不能表达,则会导致细胞凋亡。依据上述机理分析,SA含量适中时,植物抗病性强的原因是________,抗病蛋白基因的表达未被抑制,抗病性强;SA含量过高会导致细胞凋亡,原因是__________抑制抗病蛋白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凋亡。
(3)研究发现,植物一定部位被病原体侵染,一段时间后未感染部位对病原体的抗性增强。为探究机理,科研人员在图2所示烟草的3号叶片上接种TMV,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实验结果显示,接种后96小时,3号叶片中SA含量明显升高,未感染的上位叶片中SA含量略有升高,随着时间延长,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测定各叶片中SA合成酶的活性,发现该酶活性仅在3号叶片中明显增加,据此推测,未感染的上位叶片中SA的来源是__________
③为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给3号叶片接种TMV,用透明袋罩住,透明袋内充入1802以掺入新合成的SA中,密封袋口。处理一段时间后,提取________叶片中的SA,测定______。结果证明该推测成立。
(4)综合上述结果分析,植物通过调控不同部位SA的量来抵御病原体的侵染,其原理是__________
2018-05-10更新 | 157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图1是在温度和CO2等其他因素均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玉米叶和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同时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肉细胞的D1蛋白、F蛋白及氧气释放速率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多表示量多)。已知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可使水发生光解)。


光照强度

a

b

c

d

e

f

小麦

D1蛋白含量

++++

++++

++++++

++++

++

+

F蛋白含量

++++

++++

++++++

++++

++

+

氧气释放速率

++

++++

++++++

++++

++

+

玉米

D1蛋白含量

++++

++++

+++++

+++++

++++

+++

F蛋白含量

++++

++++

+++++

+++++

++++

+++

氧气释放速率

+

++

+++++

+++++

++++

++++


(1)根据题意,光合复合体PSⅡ位于__________,其上色素具有__________光能的作用,用________法分离光合色素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图1中的d光强下,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
(3)D1蛋白极易受到强光破坏,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后,空出相应的位置,新合成的D1蛋白才能占据相应位置,使PSⅡ得以修复。叶绿素酶(CLH)可催化叶绿素a降解,结合态的叶绿素a不易被降解。CLH与F蛋白结合后可催化被破坏的D1蛋白的降解。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强光下玉米叶的氧气释放速率比小麦叶降低更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玉米称为C4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酶1为PEP羧化酶,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形成C4,酶2为RuBP羧化酶,可以固定高浓度的CO2形成C3,对低浓度的CO2没有固定能力。则酶1固定CO2的能力比酶2________(填“强”或“弱”)。小麦叶肉细胞没有酶1催化生成C4的过程,称为C3植物,其光合作用均在叶肉细胞完成。据上述信息分析,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依据是________
2023-12-22更新 | 6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