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71 题号:12915206
“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我国南方稻作区主要的种养模式,具有1700多年历史。在“稻—鱼”共作农田中养鸭,又形成“稻—鸭—鱼”共作的农田生态系统,这种种养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稻—鸭—鱼”共作的农田生态系统,单独种植水稻的农田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
(2)与单独种植水稻的农田相比,“稻—鸭—鱼”共作的农田水稻的产量更高,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稻—鸭—鱼"共作的农田中,放养鸭和鱼的数量一定要适宜。确定稻田中鱼的放养数量时,主要的参考依据有:_____(答出3点)。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1)甲图模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选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构建该模型时应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 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调节依赖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2)乙图中OA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并呈“J”型曲线增长,假设最初有3000只,则第15天种群的数量为N15=_______________ (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鸭是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______
(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与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相比其优势在于________
2019-02-20更新 | 30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d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A水样B水样C水样D水样
BOD(mg/L)培养前24713915060
培养后51454950

表1
测定指标A水样B水样C水样D水样
总含氮量培养前54555320
培养后19191919

表2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D水样在实验中起_____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____的吸收,其吸收方式为_____,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
(2)研究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_____
_____
2021-01-24更新 | 6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所面临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
(2)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①图1所示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
(3)苦草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是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物种之一。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2)实验,写出验证实验思路________。(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 L)
(4) 综上分析,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作用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
(5)若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自然湖泊的实际修复中,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______
(6)河蚬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投放河蚬如何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07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