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3 题号:13061580
蟋蟀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某岛屿上有长翅蟋蟀8 000只,其中杂合子有2 000只,残翅蟋蟀有2 000只。现有10 000只残翅蟋蟀迁入该岛屿,若干年后,岛屿上有长翅蟋蟀9 500只,而残翅蟋蟀仅有50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岛屿上蟋蟀种群进化的方向
B.残翅蟋蟀迁入后的瞬间,A的基因频率为35%
C.残翅蟋蟀迁入前,大量的基因a突变为A,导致长翅蟋蟀占优势
D.根据该实例可知,短翅蟋蟀更加适应该岛屿的环境
20-21高一下·河北唐山·期中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基因型为AA,在该基因型的群体中偶尔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后代。现将基因型为Aa的植株隔离种植,让其连续自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大
D.理论条件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过程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可保持不变
2022-11-02更新 | 89次组卷
【推荐2】小麦的抗病(D)对感病(d)为显性。一片农田中,小麦的抗病和感病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对这片小麦随机授粉,逐代淘汰感病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机授粉得到的子一代小麦群体中,抗病个体:感病个体≈3:1
B.淘汰一代,该种群中d基因的基因频率降至1/2
C.连续淘汰两代,基因型为Dd的个体在群体中占比为2/3
D.人工选择可以定向改变基因频率,使种群发生进化
2024-05-25更新 | 111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地区的某种野兔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其进化过程如图1所示,如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位于X染色体上的某基因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①表示原种群分成的种群甲和种群乙,该过程为地理隔离;②为自然选择
B.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③生殖隔离
C.从图2中可以判断出T点时形成了新物种
D.某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0%、XAXa个体占8%、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0%、XaY个体占10%,则该种群a基因频率约为11%
2023-08-13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