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3 题号:1360170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常常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B.调查草地某种植株种群密度时,需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C.在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常用到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pH的变化来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B.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设计预实验的步骤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2016-11-26更新 | 1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棕榈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的害虫,在茄子叶片上集群分布,研究人员调查了茄子叶片上的棕榈蓟马的种群增长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天数81522293845
种群密度(只/叶)4
1724313434

A.集群分布是棕榈蓟马种群的空间特征B.棕榈蓟马种群呈“S”型增长
C.第15天时棕榈蓟马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棕榈蓟马的种群密度
2018-04-23更新 | 3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种群数量K值变化的因素时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在5mL培养液(甲组)和3mL培养液(乙组)中接种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并测定两组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实验中菌体数分别在培养12h和10h时达到最大值N和0.8N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可采用抽样检测法,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并计算得出
B.推测该两组实验中,大肠杆菌种群均呈S形增长,且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加后减小,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由该实验结果可说明降低生物的生存空间,其环境容纳量也会随之降低
D.在该实验中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和性别比例等
2023-01-12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