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和细胞壁 > 生物膜系统 >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30 题号:13954662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同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_____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______倍,由此得出结论:_____
(3)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_____的三层结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_____
(4)1970年,科学家以_____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证明细胞膜_____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__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_____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_____的。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1】如图是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则细胞壁位于图中的____(填“A侧”或“B侧”),原因是____
(2)图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填序号)。物质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____(填“对称”或“不对称”)的。
(3)有些物质能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些不能,这反应了细胞膜的____功能。除此之外,细胞膜还有____功能(答出1点即可)。
(4)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体现了____(填“提出假说”或“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的应用。
2023-11-24更新 | 4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科学家在1970年做了下列实验:①用绿色荧光染料标志人质膜上的蛋白质。②用红色荧光染料标志鼠质膜上的蛋白质。③把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融合开始后一半细胞(人细胞)发绿色荧光,另一半(鼠细胞)发红色荧光。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如下图:

(1)这一实验证明质膜具有____________特点,下列实例能够反映生物膜这一特点的是________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③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④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2)科学家将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红细胞成熟后,其各类细胞器均退化消失)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 S,那么该质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若取人体内未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经上述处理后,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应________S。(小于、等于、大于)
(3)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质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质膜的脂类分子有 75%排列不整齐,质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
B.质膜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C.构成质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膜面积变化受温度的影响
2023-01-22更新 | 8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如图是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若此细胞人的红细胞,则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图中的___(填“A侧”或“B侧”)。
(2)图中③表示___,它构成膜的___
(3)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说明膜的功能特性是___。膜的功能往往与[   ]___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4)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体现了___(填“提出假说”或“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的应用。
2024-06-05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