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6 题号:14320089
小麦的矮秆和高秆分别由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将纯合矮秆不抗矮黄病小麦(品系甲)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偃麦草抗矮黄病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可插入到小麦的不同染色体上(不影响小麦配子的可育性),经选育得到矮秆抗矮黄病小麦品种(品系乙),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品系乙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为了在细胞学水平上检测品系乙中含基因B的染色体片段所在的位置是类型1还是类型2,可取品系乙根尖用特定技术标记后制作临时装片,观察______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
(2)如果插入的偃麦草染色体片段较小,细胞学检测结果不明显,需要设计杂交实验在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将品系乙与高秆不抗病(品系丙)杂交,取F1中矮秆抗病植株自交,预测并分析F2的实验结果:______
(3)若要在分子水平上确定染色体上是否含有抗病基因,需要测定染色体中DNA的______
(4)取品系乙“类型1”和“类型2”杂交得到F1淘汰不抗病个体,其余F1自交后代中矮秆抗病占______
(5)若检测结果表明,某品系乙的抗矮黄病基因与矮秆基因独立遗传。请写出该品系乙与高秆不抗病(品系丙)杂交的遗传图解______(有抗矮黄病基因用B+表示,无抗矮黄病基因用B-表示)。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传递是___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下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 “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P “平衡致死系”果蝇(♀)× 待检野生型果蝇(♂)

F1选出卷翅果蝇,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2016-11-26更新 | 97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研究表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距离影响到两者之间交换重组的概率,相距越远的两对等位基因发生交换的概率越大。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距离非常远的两对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比例很接近而难以区分;而同一条染色体上距离很近的两个基因几乎总是同时进入同一配子中。
(1)黄身截翅棒状眼雌果蝇与黑身正常翅圆眼雄果蝇杂交,F1雌性均为黑身正常翅圆眼,雄性均为黄身截翅棒状眼,F1雌性与父本杂交,子代各种表型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黑身正常翅圆眼黑身正常翅棒状眼黑身截翅圆眼黑身截翅棒状眼黄身截翅圆眼黄身截翅棒状眼黄身正常翅圆眼黄身正常翅棒状眼个体总数
雄性2022199821262019197925208110
雌性811008110

果蝇的体色、翅形、眼型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有_____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有_____对,出现表中所示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_____
(2)果蝇的另外两对性状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紫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一对正常翅紫红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下表所示。
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紫红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红眼
F1雌性个体01/201/6
雄性个体1/121/121/121/12

亲本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F1中雄性个体数量为雌性个体数量的一半,分析其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的雄配子不育,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方框中写出F1中正常翅紫红眼雄性个体进行测交的遗传图解。_____
2022-05-28更新 | 356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野生型的花是红色,现有以下四个表现为粉红色的隐性突变体甲、乙、丙、丁,每个隐性突变体只涉及一对基因突变。利用这四个突变体进行人工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应该首先对______进行去雄处理,去雄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
(2)研究人员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如下:
第一组:甲♀×乙♂→粉红色
第二组: 甲♀×丙♂→红色
第三组: 甲♀×丁♂→红色
第四组: 乙♀×丙♂→红色
第五组:乙♀×丁♂→红色
第六组:丙♀×丁♂→红色
①实验结果表明:甲的花色基因与______的粉红色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②为进一步判断乙、丙、丁的粉红色基因的关系,育种人员将第四、五、六实验所得到的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预测以下两种情况将出现的结果:
Ⅰ:若_______,说明乙、丙、丁的粉红色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Ⅱ:若_______, 说明乙、丙的粉红色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丁的粉红色基因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023-10-01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