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19 题号:14831121
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不仅引发了草原的沙漠化,还威胁着草原生态和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草原上栖息着50多种鼠类,对草原形成大面积危害的鼠类主要是布氏田鼠、草原鼢鼠等。研究人员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对该草原鼠种群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草原布氏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布氏田鼠天性警觉,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调查草原鼢鼠等地下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土丘系数法:根据草原鼢鼠等地下鼠具有推土丘的习性,选取代表性样方,统计样方内土丘数,按土丘挖开洞道,用弓箭把鼠捕尽,捕鼠总数与土丘数之比为土丘系数。求出土丘系数后,即可进行大面积调查该区域的土丘数,统计鼠密度。
①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用五点取样法选取样方,捕鼠总数为M,样方内平均土丘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该区域内土丘密度为Q,则计算该草原鼢鼠的种群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
(3)为应对严重的草原鼠害,该地采取投放莪术醇(雌性不育剂)的措施,该措施能够控制鼠类种群密度的原理是降低了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
21-22高三·山东日照·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推荐1】珍稀濒危植物槭叶铁线莲是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主要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的山区。研究者于2020~2021年对北京地区的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野外调查。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能直接决定植物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
(2)研究者通过植株最长枝条的年龄数据对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龄级划分,结果如下图。以往的研究显示濒危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多表现为衰退型。请根据下图判断,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是否符合衰退型的特征并阐明理由_____

(3)研究者进一步通过计算个体数量变化动态(Vn)来描述槭叶铁线莲种群的相邻龄级间的数量动态变化。Vn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中,Sn和Sn+1分别为第n与第n+1龄级种群个体数,max(Sn,Sn+1)表示取两者之间的最大值。若Vn计算结果大于0,则表明该种群在n和n+1龄级间呈现_____的动态变化。由表1结果可知,槭叶铁线莲种群在1~2、6~7龄级间呈现_____的动态变化。
表1槭叶铁线莲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变化指数
V1V2V3V4V5V6V7V8V9
-32.7%8.2%26.7%19.739.6%-13.5%70.3%72.8%33.3
(4)请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及所学知识,分析限制槭叶铁线莲种群增长可能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_____
2024-04-17更新 | 28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蚜虫与共生菌
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昆虫,以吸食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蚜虫体内栖息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蚜虫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共生菌具有为蚜虫提供营养、消化植物组织等功能,从而影响蚜虫的寄主利用范围。
蚜虫体内共生菌分为原生和次级共生菌两大类,研究表明,原生共生菌布氏菌与蚜虫建立共生关系已有约1.5亿年历史,是蚜虫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布氏菌外,蚜虫体内还携带有多种次级共生菌,次级共生菌虽然不是蚜虫存活和繁殖所必需的,但是与宿主蚜虫的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原生和次级共生菌在宿主内长期共存,对宿主蚜虫的生物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
共生菌在蚜虫与植物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韧皮部汁液营养不平衡,其中许多必需氨基酸的浓度都很低,常常低于氨基酸总浓度的20%。布氏菌能合成蚜虫不能从植物汁液中获得但又是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氨基酸,从而扩大蚜虫可利用的寄主植物范围。并且布氏菌可以像线粒体一样,为其宿主昆虫提供能源(如ATP,NADPH等)。次级共生菌能改变宿主蚜虫的寄主范围,但是这种现象受共生菌和蚜虫基因型的影响。例如,次级共生菌R提高了豌豆蚜利用首蓿的能力,但没有提高其对野豌豆的利用能力;并且R只能提高蚜虫部分基因型对首蓿的利用能力。
蚜虫种群中普遍携带有共生菌,蚜虫为共生菌提供生活场所和养分,共生菌为宿主合成必需的营养或共同抵抗外来压力。目前对单种共生菌的功能作用研究较多,因此阐明共生菌种间关系将是研究蚜虫与共生菌相互关系的发展方向。
(1)蚜虫的种群密度由___________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由于蚜虫的移动速率很小,所以可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2)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蚜虫与布氏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原因是___________
(3)去除蚜虫体内的原生共生菌布氏菌后,次级共生菌S会弥补布氏菌大部分功能,说明布氏菌和S菌的___________是相似的。
(4)布氏菌为蚜虫发育提供必需氨基酸,下列哪个选项可以作为证据______
A.去除布氏菌后,蚜虫仅能合成少量的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且无法正常发育
B.布氏菌的氨基酸生物合成基因发生突变,蚜虫提高食物中氨基酸需求
C.蚜虫体内布氏菌处于中等密度时,对宿主植物的适合度最高
D.布氏菌具有功能性ATP合成酶,可转换ADP为ATP
E.布氏菌全基因组测序几乎发现了全部合成必需氨基酸的基因
(5)请提出一个课题,进一步研究蚜虫与共生菌的相互关系______
2023-01-11更新 | 29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林场中不进行药物灭鼠,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
(2)药物灭鼠属于____防治。为了比较防治前后的山鼠种群密度,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原因是_____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灭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
(5)林场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
2019-12-12更新 | 5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