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4 题号:15305275
某研究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53只鼠,第二次捕获42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0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1200只/公顷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D.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20%

相似题推荐

【推荐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其中归纳正确的有(  )
①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率最大;
②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③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了一条食物链;
⑤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实现的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024-01-15更新 | 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如图是某海域的大黄鱼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曲线图(a、b点对应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点时大黄鱼的出生率要大于a点时的出生率
B.该海域的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的种群密度时,估计值一般都偏大
D.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2019-06-27更新 | 3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农作物上的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草地中跳的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捕捉的概率应相等,用于标记的颜色最好鲜艳,易找到
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022-07-01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