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5624435
某草原盛产牛、羊,某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大增,出现了牧草大量死亡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降低或消除兔子的危害,当地管理人员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动物。最后又引进了黏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1)牛与羊、狐狸与野兔之间的种间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
(2)野兔泛滥成灾之前,草原上的牛、羊与牧草及其天敌的数量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反映的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____机制。
(3)在防治兔害过程中,管理人员也曾采用播撒毒药的方法进行过兔灾的防治,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来看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的建设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图3是物种形成的相关过程,如图4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各个种群通过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方向由_____________决定。
(2)C湖泊中全部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__。鳉鱼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2为某段时间内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假设无基因突变,则该种群在____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__。经历了图示变化之后,鳉鱼是否产生了新物种?____________(填“是”、“否”、“不确定”)。
(3)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A、B两湖内鳉鱼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__多样性:来自C、D两湖的鳉鱼交配,能生育且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个体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____________多样性。这些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_的结果。
(4)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发现,甲、乙两种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乙水草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5)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
(6)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
(7)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
(8)在对该种蜥蜴新种做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蜥蜴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9)该蜥蜴新种不与蜥蜴原种发生基因交流,其理由是______
(10)图4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来实现的。
(11)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 (定向、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_______(增强、减弱)。
2023-10-02更新 | 35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若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连续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种群是否进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50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6年10月20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EvgenyZ. Kvon等人在Cell上发表了一篇有趣的论文。他们将一段取自于蛇体内的某DNA片段,转入到小鼠受精卵后,发育成的小鼠像蛇一样,也不长腿了。已有研究表明,音猬因子是一种由Shh基因指导合成、控制动物四肢生长与发育的蛋白质。Shh基因受到一段称为分极活性区调控序列ZRS的控制。蛇的ZRS都缺失了17对碱基, 甚至有的蛇体内没有ZRS。请分析以上论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Shh基因控制音猬因子合成的过程叫做_______。分极活性区调控序列ZRS对音猬因子合成具有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
(2)将一段取自于蛇体内的某DNA片段,转入到小鼠受精卵后,导致小鼠体内发生了____(填变异类型);蛇的分极活性区调控序列ZRS都缺失了17对碱基,导致ZRS发生了______(填变异类型)。
(3)蛇的分极活性区调控序列ZRS缺失17对碱基后,导致蛇由有腿变成了无腿。这一现象为_______(进化/退化),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1-01-20更新 | 1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