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多选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35 题号:15723482
两点测验法是指每次只测定两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基因定位的最基本方法。例如,某雌雄同株植物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选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得F1,让F1进行测交,所得F2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率即可代表两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若所占比率为5%,则遗传距离为5cM)。已知玉米粒糊粉层有色C(或无色c)、胚乳饱满Sh(或凹陷sh)、胚乳非糯性Wx(糯性wx)三对相对性状表现连锁遗传。利用两点测交法,每次就两对性状进行测定,通过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就可以测定出这三个基因位点之间的距离和顺序,测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亲本组合CSh/CSh×csh/cshWxsh/Wxsh×wxSh/wxSh
F2中籽粒的基因型及数量CSh/csh4032WxSh/wxsh1448
Csh/csh149Wxsh/wxsh5991
cSh/csh152wxSh/wxsh5885
csh/csh4035wxsh/wxsh1531
A.基因C和Sh,Wx和sh之间的遗传距离依次约为3.6cM,20cM
B.若亲本组合为CWx/CWx与cwx/cwx计算所得遗传距离为22cM,则三个基因的位置关系只有一种可能,即Sh位于C和Wx之间
C.若C和Wx的遗传距离为18cM,不等于Wx和Sh的遗传距离与C和Sh的遗传距离之差,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却未导致3对相关基因的互换
D.根据两点测验法,若要确定4个基因的位置,则需要做4次杂交和4次测交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研究人员对甘蓝型油菜中的矮秆突变体ds—3进行了系列研究。ds—3与野生型(正常株高)杂交获得的F1株高介于双亲之间。F1自交获得的F2群体株高出现三种类型(如图1),统计数量比例符合1:2:1。未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研究者根据油菜染色体上某些特定的已知DNA序列(如M/m、N/n)设计了多对引物,提取上述F2群体中矮秆植株的DNA进行PCR,产物电泳后的部分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统计数量比例呈1:2:1说明甘蓝型油菜株高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B.预期F1与ds—3亲本回交获得的后代群体株高在48~126cm范围内
C.由矮秆植株中M/m序列的扩增结果可知突变基因在3号染色体上
D.单株丙出现Nn扩增结果的原因可能是7号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2023-06-04更新 | 336次组卷
多选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水稻的雄性不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MsA、MsN和Msch控制,其中MsA和Msch控制可育,MsN控制不育。现有雄性不育植株甲和基因型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F1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MsA>MsN>Msch
B.甲的基因型为MsNMsch,F1植株均为杂合子
C.F1自由交配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8
D.若让F1中不同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占1/3
2022-10-08更新 | 441次组卷
多选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中国农科院在培育的小麦中发现一抗盐突变体甲,甲与野生型小麦乙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F2植株表现抗盐比例为1/4。SSR11是只存在于4号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基因定位。取F2中抗盐、野生型小麦各10株,提取DNA,加入SSR11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电泳结果,可判断抗盐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B.甲与乙的电泳结果不同,说明SSR11序列在两者的4号染色体上存在的位置和数量不同
C.F2中野生型10株的电泳结果图与理论不符的原因是挑选的单株数量较少
D.假设抗盐基因只位于5号染色体上,重复上述操作后获得新电泳图,新电泳图的甲、乙区电泳结果会发生改变
2023-01-13更新 | 7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