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6 题号:15763932
科研工作者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抗虫基因导入普通品系棉花,获得了三个纯合抗虫品系甲、乙和丙。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均抗虫,且F2抗虫:不抗虫均为3:1。
(1)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Bt基因,则需先将Bt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上。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__________上,其遗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_定律。
(2)将三个品系相互杂交,得到的结果如下:
甲×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乙×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甲×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99:1
判断甲、乙、两三个品系中Bt基因所插入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甲乙杂交的F1与乙丙杂交的F1杂交,后代抗虫:不抗虫=__________
(3)通过基因工程另获一对纯合抗虫基因的品系丁,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丁品系中的Bt基因插入了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甲、乙、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写出
①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自然状态下,二倍体小茧蜂(2n=20,无 Y 染色体) 为雌蜂, 单倍体小茧蜂为雄蜂, 雄 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减数分裂 Ⅰ 时仅一极出现纺锤体从而产生一个次级精母细 胞和一个无染色体的“芽体”。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了二倍体雄蜂, 小茧蜂的 X   染色 体有三种类型(X1、X2、X3 ),含相同 X 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雄性,含不同 X 染色体的 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不考虑其他变异, 回答下列问题:
(1)单倍体小茧蜂体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单倍体小茧蜂可 形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精子,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 发生基因重组。
(2)人工培育的二倍体雄蜂有________种性染色体组成。为判断某二倍体雄蜂(甲) 的性染色体组成,研究人员将其与某雌蜂(X1X3 )交配得 F1,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若 F1中二倍体雄性与雌性的比例为 1 :1,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个人工培育的群体,雄蜂组成为 X1X1:X2X2=1:1,雌蜂组成为 X1X2:X2X3:X1X3=1 :1 :1。该群体雌雄随机交配, 所得 F1 中雄蜂与雌峰的比例约为 3 :1,由此可推知 亲本雌蜂产生的卵细胞中进行受精的大约占_________ ,其余均直接发育成雄蜂。
2023-06-13更新 | 39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因缺乏分解酒精的酶,酒量小;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诸回答:

(1)有的“红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有的“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醇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_____。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会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2次后,可得到_____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
(3)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为81%,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为_____
(4)经常酗酒的夫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父亲基因型为DD,母亲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的_____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_____分裂异常。
2019-10-11更新 | 9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大豆原产中国,通称黄豆,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大豆是雌雄同株植物,野生型大豆雌蕊与雄蕊育性正常。
(1)大豆的紫花和红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再自交,F2中紫花:红花=3:5 ,据此可判断______是显性性状。
(2)科学家用射线对大豆种群进行诱变处理,并从大豆种群中分离出两株雄性不育个体甲和乙,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体。
①诱变可以使同一基因朝着不同的方向突变,也可使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上述两株突变体是同一基因突变还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大豆杂交获得F1,再将F1与突变体乙杂交得F2, 观察并统计F2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
I.本实验不直接将突变体甲与乙进行杂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按本实验方案实施,预测其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两种突变体是由不同基因突变所致。
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两种突变体是由同一基因突变所致。
2020-09-09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