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生命历程 > 细胞的增殖 >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6054720
图甲、乙均为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的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情况。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期,含有_____个染色单体,对应图丙的_______段。
(2)图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图丙的__________段。
(3)图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图丙表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生在_____________段。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甲、乙、丙、丁图分别是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对应图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处于图乙_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 HI 阶段的是______(填数字)。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3)图丙 a、b、c 中表示 DNA 分子的是__________,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_________,图丙中Ⅱ→Ⅰ,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_段的变化。
2021-04-15更新 | 11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种鼠的毛色有黑色(A)与灰色(a),尾的形状有直尾(B)与弯曲尾(b)。不考虑Y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该种鼠细胞分裂的部分图像(只画出了2对同源染色体),则丙图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纯合的该种鼠杂交多次,得到多个F1,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的F2中黑色∶灰色=3∶1,直尾∶弯曲尾=3∶1。据此____________(能/不能)判断A与a,B与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A与a,B与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发生重组的时期为___________图代表的时期。
(3)A与a、B与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有四种情况:① 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的常染色体上;②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④2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各种基因纯合的该种鼠若干,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四种情况。请写出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16更新 | 14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对某二倍体(2N=4)动物精巢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进行统计,获得如图1所示的结果。图2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某时期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的是________时期(用图中序号表示);图1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用图1中各时期的序号与“→”表示减数分裂过程______;图1中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________时期(用图1中的序号和“→”表示)。
(2)图1中______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与图2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3)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某成分X是否可以对细胞分裂产生影响,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其对新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成分X浓度

(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73

3.04

0.69

0.5

2.10

1.72

0.38

1.0

1.96

1.72

0.24


本实验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成分X的浓度达到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2021-04-22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